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   援藏故事  >   正文

叶星生:守望西藏文化半世纪

2015年08月11日 14:5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叶星生:守望西藏文化半世纪

  以收藏、守望西藏传统文化闻名中外多年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星生,近日获得在香港颁发的“2014亚洲杰出成就奖——亚洲艺术创新奖”褒扬。 叶星生供图 摄

  叶星生于1989年创作的布画《极地》,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并选送在日本举行的现代中国美术展。 叶星生供图 摄

  中新网北京2月16日电 题:叶星生:守望西藏文化半世纪

  中新网记者 郑巧 刘舒凌

  以收藏、守望西藏传统文化闻名中外多年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星生,近日获得在香港颁发的“2014亚洲杰出成就奖——亚洲艺术创新奖”褒扬。因为他在继承西藏传统艺术基础上,对唐卡进行创新、弘扬。从1979年创新的第一幅布画《赛牦牛》到《极地》、《藏风》、《雪域瑞祥图》等,他的一系列作品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增进了亚洲企业及文化的交流,树立亚洲行业领袖的国际地位”。

  叶星生说:“我不仅是个收藏家、藏学家,更重要的我是画家,画了50年的西藏,而且还得继续画下去”。今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他将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自己的西藏艺术50年美术作品展。

  叶星生已年过六十,按理该放松自己,过悠闲的生活。但他却越来越忙,常常工作到深夜三四点:白天忙于画院工作,夜深时静下心来创作。他认为,自己身上抗疲劳的能力是西藏大地的给予,与生活经历有关。

  因为继父是藏族,叶星生从小就跟随吃糌粑、学藏话,13岁便离开家乡成都,来到西藏山南地区,在始建于公元七世纪的山南昌珠寺临摹了第一幅壁画。后来被西藏宣传部发现,让他到西藏日报社副刊美术组实习。“他们发现我隐瞒年龄,还在尿床,就用一辆板车把我拉到拉萨中学(西藏当时最高学府)去读书”。在学校幸遇十世班禅的画师西洛,他紧跟这位门萨画派第六代传人身边跑前跑后,完成西藏文化的启蒙。1979年,他以创新布画《赛牦牛》获全国美展二等奖,隔年由西藏选派到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设计创作《扎西德勒》等大型壁画,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在美术创作的顶峰,叶星生却鬼使神差地走上收藏的道路,并为之痴迷到“走火入魔”。他收遍西藏,而最爱去的是拉萨八廊街,如同朝圣者,每天必转几圈,常常在地摊上发现一些珍宝。以至于西藏乃至邻省藏区的人们都知道这位被称为“嘉措”的汉人,也愿意把视为珍宝的民间文物送到他家。叶星生看见心爱之物便两眼放光,不惜代价,甚至“倾家荡产”,最后不得已多以“打白条”的方式来进行收藏,并和藏民百姓建立了深厚感情,获得了他们的信任。藏民百姓说:“东西被嘉措(叶星生)收藏,我们放心,他欠的钱一定会还”。

  1999年,他将价值八千万人民币的2300件藏品捐给西藏。他在给西藏政府的一封信中写道:“经受过多少的不眠之夜,我逐渐清晰了多少年来萦绕在心中的一个愿望:将我视若生命的民间艺术珍藏,全部回报西藏这块抚育我成长的土地,报恩于厚爱于我的西藏人民”。2003年,他又将高价收藏的镇寺之宝、国家一级文物“马头明王堆绣珍珠唐卡”无偿回赠西藏色拉寺,受到拉萨七大寺院480位高僧联合祝颂,并授予“色拉大乘洲·群则”法位,成为西藏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汉族艺术家。

  叶星生在2006年获颁“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荣誉时,文化名家冯骥才称赞他“以舍我其谁的精神,把整个民族的文化使命放在自己背上。用身体做围栏,保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近日在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画室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叶星生说,刚开始因爱好做收藏,藏品多了,搞个展览也很风光,但后来藏品增至成千上万件,就感觉累了,成了“库房保管员”,曾失窃两次。直至1999年捐赠2300件藏品,虽在感情上难分难舍、生离死别,但不再担惊受怕,心情上放松了很多。

  叶星生说,此后,虽然让自己完全戒掉收藏做不到,但收藏的范围缩小了,质量提高了,重点在于具有史料、艺术价值的孤品、绝品上。他2003年调到北京工作后,也不可能天天去逛拉萨八廊街,每次返回西藏才能疯狂过把“收藏瘾”。而他在拉萨的藏族“哥们儿”,有空便从西藏飞到北京来看望“嘉措”老大哥,扛着大包小包,里面装的全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珍宝,让他忍不住继续“打白条”。

  多年来,打动叶星生心弦的,不是黄金白银、珠宝玉器等具增值空间的物品,而是衣食住行,是民俗文化里的婚俗、耕牧,是维系、延续生命的器物。他认为,只有这些才能代表藏民族的勤劳、顽强,表现其在艰苦卓绝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叶星生认为,关于西藏的宣传重在宗教,让人觉得西藏文化神秘玄妙高深莫测。其实西藏文化不仅仅是宗教,而是在蓝天白云下、丛山峻岭中朴实藏族人民所创造的民俗、民间文化,是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要正确地认识西藏,就应首先走进他们平凡的生活,去体会和感知这个民族的伟大精神。

  叶星生这样说,也这样做了整整半个世纪。1998年,他获得“美国联邦肯塔基克罗最高荣誉奖”时,美国代表致词提出:“叶先生的行为可以纠正国外对西藏的一些偏见,证明中国与国民是尊重、保护藏族人民权益和传统文化的,是尊重知识产权的”。

  现在,叶星生回到他作为画家的本源,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叶星生艺术创作研究院”、“唐卡文化研究院”,这里有十一世班禅大师用藏汉两种文字为他题写的牌匾“叶星生画院”。夜深人静时,他常泡上好茶,铺开宣纸,在藏族音乐陪伴下创作,快乐非常。(完)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梁行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梁行

原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