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   大美新西藏  >   正文

青藏高原上的"天路"

2015年08月11日 14:23:00 来源:中国西藏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青藏高原上的"天路"

拉萨至日喀则列车。摄影:张丽娜

  中国西藏网讯 早上7:20,青藏铁路公司Z880102次列车的车队指导朱兴龙就已经在拉萨火车站停靠的列车上忙碌了,从整理窗帘、被褥、餐桌到检查列车的边角,这位52岁的“老战士”丝毫不松懈。

  拉萨至日喀则铁路于2014年8月15日开通,总里程251公里。这是继2006年7月1日开通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之后向西藏西部的进一步延伸。

  1994年开始,朱兴龙开始在西宁至格尔木路段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一眨眼21年都在列车上跑过了,时间比列车跑的还快。”去年8月刚刚开通的拉日铁路非常有人气,作为这辆列车上年龄最大的工作人员,朱兴龙忙得跑前跑后,记者采访时他已经连续工作54个小时了,紫青色的嘴唇看得出他还有点高原反应。

  “十多天才能回家一次,又匆匆忙忙走。在列车上我错过了陪伴儿子读书、工作的每一次机会,感觉对他亏欠很多。”家住西宁的朱兴龙回家的路是往返高原平原间的铁轨。

  列车穿过了一个个隧道,铁路两旁的青稞都已经成熟。19岁的汪宁佳趴在窗前不停地拍照。“跟好朋友一起利用暑假来西藏旅游。在拉萨像我们这样的驴友很多,大家组团坐火车可以走日喀则-珠峰线路。据说夏天珠峰难露真容,我们真心祈祷可以看到珠穆朗玛峰的最美容颜。”汪宁佳说,旅行结束后还要坐火车回到成都继续上学,火车出行给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便捷,西藏的美也深深地印在心里。

青藏高原上的"天路"

来自四川阿坝州松潘县朝佛的老夫妻正乘坐拉日铁路列车前往日喀则朝拜。摄影:张丽娜

  “都说我的家乡九寨沟美,但是对于我们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西藏是圣地,当我看到布达拉宫的时候激动的哭了出来。就算吃尽再多苦头也要一生来一次西藏。”这是来自四川阿坝州松潘县的一对“老驴友”,64岁的泽巴和她的老伴儿陈茂功不远万里来西藏朝佛,从格尔木坐着运送水泥的车来到拉萨,坐上火车去日喀则,只为见一眼他们信仰的苯教寺庙-雍仲林寺。日喀则寺庙众多,每年农闲季节都会吸引大量信众前往朝佛。这趟列车也承载了藏族老夫妻一生一次的朝佛夙愿。

  旁边坐着的边巴德吉一直跟二老聊天。她有两个家,一个在拉萨,一个在桑珠孜区。2009年大学毕业后考进日喀则市当公务员,恋爱、结婚、生子。家住拉萨的她将儿子交给老人带,丈夫前年也因工作调动到拉萨。“每周都会尽可能回一趟家,以前坐长途客车要花6个小时,只能放长假回去。火车开通了,我回家真的方便多了,价格也便宜了一半,尤其今年还实行了对开,周六早上回拉萨,周日晚上回日喀则,陪伴家里人的时间更多了。”

青藏高原上的"天路"

高原天路。摄影:黄飞

  家,是28岁列车员白玛央金不太愿意提起的字眼。刚满一岁的孩子和老人在山南地区,爱人在格尔木铁路段工作。他们最多的重逢就是每一次路过格尔木的时候俩人的遥遥相望。提起孩子,白玛央金的泪水就不禁流了出来,作为妻子,作为女人,她的泪水是苦涩的。但是,车厢里的清洁工作她却一丝不苟,偶尔还会给车厢里的人唱歌。藏族人的骨子里是乐观而欢乐的。

  车厢就是临时的家,藏族、汉族、回族大家坐在一起,悠扬的藏歌回荡在车厢。高原的列车为“家人”准备了氧气,同时也会将所产生的一切垃圾收集全部投放到拉萨垃圾处理站,就连铁路两旁也有工作人员定时清洁。拉日铁路在便捷与环保中通行,成为高原上一条绿色天路。

  回族商人马明明经常往返于拉萨和日喀则樟木口岸之间做生意,他的希望是铁路能够尽快的通向口岸,那么他与东南亚的商人做生意也会更加便捷。

青藏高原上的"天路"

延伸的天路——拉日铁路。图片来源网络

  “清晨我站在清清的牧场,看到山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列车运载的不仅仅是游客、物资,还有新的观念、新的商机。3个小时的旅程总是短暂,朱兴龙和各车厢的乘务员开始整理车厢卫生,列车两侧金灿灿的油菜花迎接着来日喀则朝圣、旅游、回家的人。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中国西藏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