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拍客” 记录新生活
农民变“拍客” 记录新生活
——新疆精河农民用视频展现文化追求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秦伟利
眼下正是新疆最寒冷的季节,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托里镇伊克呼都格村,每逢双休日,村文化室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场面火热。每到这时,总能看到一位中年妇女手拿一部DV机,拍个不停,一会儿来个全景,一会儿又是一个特写,看架势十分熟练。
她叫刘丽丽,伊克呼都格村的村民。说起她,村里人没有不夸的。因为她既是村里党的十九大宣讲员,又是一名村里的“拍客”。她拍摄的微电影远近闻名,村民们都喜欢。
说起“拍客”话题,刘丽丽有些激动:“现在村里的新鲜事儿太多了,村容建设越来越好,‘访惠聚’工作队做了很多好事,村民每周都有文化活动,冬闲不再闲,我得把这些都拍摄下来,让村民记住我们平时生活的样子。”
《爱的守护》微电影感动了村里人
刘丽丽是怎样变身“拍客”的?
这事儿还得从2014年说起。当时精河县启动了“一村一故事”农牧民微电影拍摄活动,面向全县农牧民征集自导、自拍、自演的微电影作品,挖掘身边的民族团结典型故事。
听到这个消息,平日里爱琢磨的刘丽丽就把目光投向村里年过70的陈贵珍。陈贵珍的丈夫因病瘫痪在床近30年,陈贵珍不离不弃,村里人都十分佩服。刘丽丽说:“选择陈贵珍当我第一部微电影的主人公,是因为她美好的心灵打动了我。”
决心一下,刘丽丽走进了陈贵珍的生活,拍她照顾丈夫的日常,拍她洗衣做饭,拍她情绪不好流眼泪,拍她出门捡瓶子补贴家用。最终,这部名为《爱的守护》的微电影在县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拍摄完成并参加了精河县第一届农牧民微电影大赛,成为最终入选的15部作品之一。
当电影在村里放映时,全村人都来观看,很多人都被电影展现的细节感动了,眼泪哗哗。
刘丽丽说:“把农民熟悉的生活拍给农民看,虽然事情很平凡,但真能打动人,越是平常事身边事,越能引发共鸣。”刘丽丽从此变“拍客”,成为村里最忙碌的人。精河县也抓住这次机会,给这些农民“拍客”配发了DV机,举办了微电影拍摄培训班,帮助这些农民用手中的DV机,记录身边人身边事,记录新农村新生活。
一部微电影拍摄了5个月
在精河县大河沿镇呼萨英铁热克村,农民“拍客”董希金很有名。
和刘丽丽一样,他也是在精河县“一村一故事”农牧民微电影拍摄活动的启发下,拿起了DV机。
2015年,经过一番认真思考,董希金把镜头对准村里的种植大户董成科。为啥?董希金说:“过去常听人说,董成科经常帮助村民买肥料、资助贫困大学生。我就想,如果把他拍出来是不是可以满足村民的好奇心呢?同时,拍出董成科的事,也可以教育更多的乡亲。”
决定一下,董希金马上投入到拍摄中。一开始,拍摄并不顺利。因为这位种植大户不配合他的工作。
看到董希金跟着自己拍个不停,董成科说:“哎呀,拍我干啥呢?”
“让我们看看你咋帮助别人的嘛,让大家学习学习。”董希金固执地对他说。
那会儿正是农忙,从4月份开始,董成科在田间地头劳动,总是能看到董希金拿着DV机在地里忙碌。忙活了近5个月,当这部微电影展现在村民面前时,全村人都被董成科感动了。
第一次拍摄即告成功,董希金信心更足了。“打开DV机选好角度,端稳机器,弯下腰慢慢地把镜头往前推,给人物一个大特写,这样可以更好地交代人物特征和情绪。”说起自己的拍摄经验,董希金总有说不完的话。
董希金不是这个村里唯一会拍微电影的农民。2015年,由呼萨英铁热克村村民拍摄的具备公共播放条件的微电影作品就有十几部。村民们的积极性很高,2015年9月,精河县农牧民微电影基地在呼萨英铁热克村挂牌成立。
2015年8月,为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机关事务管理局驻呼萨英铁热克村的“访惠聚”工作队花了30万元,在村里安置了一个LED大屏,每天晚上给村民放电影。现在,村民自己拍自己看,每晚热闹非凡。
激发更多的农民传递正能量
精河县八家户农场七队农民杨卫东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农民要参与美丽新农村的建设。说起自己最近忙碌的事,他笑着说:“正参与拍摄一部农民画题材的微电影。”
在农牧民微电影培训班上,杨卫东听老师讲授拍摄微电影的技巧,还有拍摄者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思考等,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他说:“现在农民的生活条件好了,平日里不能只种地,还得有精神追求。我把身边值得拍摄的人物和题材拍出来,不仅表达我的思想,还能激发更多的农民传递正能量。”
几年间,杨卫东陆续拍摄了十几部微电影作品。民族团结、助人为乐、致富能手、文化能人……这些农村常见的事儿,成了杨卫东拍摄微电影的主要内容。
最让他高兴的是,其中3部还得到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精河县的奖励。这3部微电影作品讲述了3个故事——喜欢唱歌的农民登上各种舞台,不断挑战自己,最终成为一名文化能人;身残志坚的农民创业当老板,开了3家中介公司;大学生辞去外地工作,回家照顾重病老母亲。
“我觉得自己正在成为美丽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参与者。我的作品倡导的都是正能量,微电影里的故事可以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现在的杨卫东很自信。
据了解,2014年至2016年,精河县每年都举办农牧民微电影节,共在全县展演了92部由农民拍客拍摄的微电影作品,在赢得村民追捧的同时,也展现了新一代农民对文化的追求与自觉。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8日 01版)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