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2017  >   网络媒体安徽行  >   观点评论

央广安徽评论:安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17年04月20日 10:51:19  来源:央广网
字号:    

  央广网安徽频道1月15日电(记者张秋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指出:“现在,安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安徽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创造美好前景。”

  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安徽正在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强调:“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更加美好前景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创新,是刻进安徽血脉的强大基因,也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基石。

  从30多年前小岗村的一声惊雷,开启中国农村改革先河,到如今创新驱动发展,跻身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创新,一直是安徽的进取之道。创新指标全国靠前,领跑中部: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七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居全国第九位。电子信息、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异军突起,成为驱动增长的重要引擎。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太赫兹芯片、离子医学、燃气轮机等一批未来型产业正在由“种子期”步入“成长期”,有望在新一轮产业创新中抢占更多制高点、赢得更大主动权。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安徽已踏上崭新的发展平台。创新驱动的“涡轮增压”引擎强劲。新产业、新业态、新企业、新产品齐发力,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

  创新发展,要注重体系创新。通过构建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资本和金融、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体系,安徽正在着力营建更加良好的创新生态。

  创新发展,要聚焦重点任务。今天的安徽,正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红利,向开放要后劲。在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创新发展,要抓牢机制创新。安徽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组织一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紧紧围绕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这个目标,统筹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创新,把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力争通过3年努力,基本构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需要以更高的眼界、境界,更宽广的胸怀融入国家战略。

  安徽强化与沪苏浙联动发展,统筹推进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四化”协调先行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加快建成城乡区域一体发展新体系。借力 “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原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安徽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着力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安徽省委提出,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坚决破除一切妨碍“五大发展”的思想桎梏和观念羁绊,真正以理念上的先人一步,实现发展上的高人一筹。

  去年10月7日至10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刚上任不久,就率全省党政代表团启程赴沪苏浙学习考察。围绕“学先进、补短板、谋创新、促发展”这个主题,探求“两省一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真经”。 李锦斌表示,安徽要“努力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

  学先进、补短板。安徽要向苏浙沪学什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指出,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苏浙沪的发展经验,就是“创新”。“创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差距,创新发展上的短板是最大短板。”

  李锦斌强调,观念不创新,一切难创新。安徽与沪苏浙在发展阶段上有差距,一时还难以赶上,但在思想观念上决不能有差距,要与长三角等高对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怎样的思路,就有怎样的发展格局,就有怎样的发展境界。要着力破除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思想障碍,着力解决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突出问题,全方位创新理念,全视角开拓思路,切实以理念创新引领实新。

  在标杆上有差距,就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一些地方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少数部门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主要是因为发展标杆不高、忧患意识不强。只有树立雄心壮志,跳出安徽看安徽,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立标杆、找定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谋创新、求突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看齐上有差距,就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正可谓“前有标兵跑得更快,后有追兵追得更紧”。一些地方和部门习惯于按部就班、亦步亦趋随大流,不愿意比学赶超、创造性地做工作。实践证明,对一个地方来说,发展紧要处可能只有几步,抓住了就能大步跨越,抓不住就会全局被动。我们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把发展着力点转到五大发展上来,敢于做一些领跑的事情,不断从现有层次的梯队中往上走。

  在体制机制上有差距,就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改革攻坚是最有力的武器,制度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沪苏浙以问题导向推进改革,下决心、动真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确立了新的制度优势。而近年来,安徽制定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有的见到了明显成效,但也有不少改革没有落地、效果不理想,制度障碍没有完全破除,改革效应未能充分发挥。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不好就没有希望。我们必须增强改革自觉,从被动倒逼向主动改革转变,从“适应性”改革向“预见性”改革转变,着力构建更有活力和效率的体制机制。

  在担当上有差距,就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有些同志抓改革、谋发展说起来头头是道,讲思路、讲举措也很好听,但一讲落实、讲成效就虚晃一枪,究其根源是担当不够、落实不力。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真正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坚定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十三五”宏图伟卷,已经展开;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鼓点正劲。安徽提出,今后五年,全省主要指标增幅和质量效益在全国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全省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万亿元,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

  正在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和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一定能进一步凝聚代表委员的共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使命正在赋予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更大的责任担当,我们相信,7000万江淮儿女一定会不负重托,在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征途上写出辉煌的篇章,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第一方阵而奋发努力。

[责任编辑:尹赛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