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调结构的实质是质的提升而非单纯量的增减。当前的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增速换挡、逐步实现中高端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主动改革倒逼传统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经阶段,是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转向绿色发展轨道的必经阶段。
不可否认,当前稳增长的困难较多,面临的挑战严峻。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增速放缓给经济工作带来了一些压力:一是就业压力增大,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同比减少了20万人;二是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36407亿元,同比仅增长2.4%,其中增值税扣除“营改增”的影响后出现了负增长;三是金融风险上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所增加。
然而,由于我们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初露端倪。无论从国际横向比较还是从国内纵向比较来看,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都呈现许多可喜现象和积极信号。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经济增速仍然相对较高。在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中,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2.99%、2.40%、1.1%、2.38%、0.7%、-0.01%和-1.9%,这七个国家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的平均值比2014年一季度同比增速的平均值低了0.7个百分点。可见,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中。相比之下,我国一季度7%的增速以及较2014年同期0.4个百分点的增速降幅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现。一季度三次产业同比增幅分别为3.2%、6.4%和7.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1.6%,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我国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趋势更加明显。从工业内部看,一季度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1.4%和7.7%,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高出5.0和1.3个百分点。
经济失衡问题有所缓解。我国经济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消费率偏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偏低以及收入分配、城乡、区域差距较大。一季度数据显示,这些失衡状况正在得到改善。其一,消费保持稳健增长。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万亿元,实际同比增长10.8%。消费是最终需求,消费平稳增长释放了经济运行的积极、健康信号。其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8.1%,超过7%的GDP增幅。其三,收入分配、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一季度,全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率分别为8.9%和7.0%,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上年同期的2.66缩小至2.6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5%,高于城镇1.5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区经济同比增速的平均值为7.54%,高于东部地区的6.87%。
绿色发展大有起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一季度的一些经济数据体现了我国向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6%,在2014年一季度下降4.3%的基础上继续下降;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8%,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7%,明显低于GDP和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幅。
(作者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