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邵逸夫去世  >   最新报道  >   正文

慈善让邵逸夫名满神州

2014年01月08日 09: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107岁邵逸夫离世,是7日华人世界重磅新闻。

  尽管已多年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邵逸夫”三个字从未远离公众生活。内地观众熟悉的TVB肥皂剧、全国各地的“逸夫楼”,都让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这个名字不陌生。正如央视主持人康辉在2007年中国慈善奖颁奖礼现场所说,“你可能不熟悉他的模样,但你走进中国大、中、小学就一定见过‘逸夫楼’”。

  1985年起,年近八十的邵逸夫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开始了他在内地的慈善之路。据统计,以他名字命名的邵逸夫基金会20多年共捐赠内地教育近50亿港币,共捐建中国内地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超6000个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2002年他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奖项,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

  事实上,没有一个准确数据说清楚过全中国有多少“逸夫楼”。一名网友在微博贴出图片:通过在线地图搜索“逸夫楼”,得出的结果近3万座,密密麻麻几乎遍布中国。某门户网站微博上发起名为“随手拍校内‘逸夫楼’”的活动,各地网友纷纷晒出自己学校的“逸夫楼”照片,为老先生送行。许多网友在微博上点烛悼念,感叹从小到大上过的学校“几乎都有一座‘逸夫楼’”。

  百度的“邵逸夫吧”也发起一项活动:“各地有‘逸夫楼’的请留名,一起纪念邵老!”回复者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第八中学到四川省宜宾市高县逸夫小学,从桂林理工大学到淮阴师范,几乎每隔三五秒钟就一条。

  与许多企业家喜欢捐建知名学府或家乡学校不同,邵逸夫的捐建遍布各个地方、各个层级的学校。事实上,大多数逸夫楼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这些今天看上去有些斑驳陈旧的楼房,在中国教育资源还很匮乏的20年前,绝对是一所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更不要说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

  邵逸夫也因为他的善举获得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等诸多荣誉,天空中还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邵逸夫”星,但这位低调老人从不出现在各个颁奖礼现场。

  而今在各个逸夫楼里学习的“90后”们甚少知道的是,他们熟悉的TVB掌门人多年以来就是那位捐建了他们学校图书馆的老人。TVB的连续剧曾经是“60后”、“70后”、“80后”们最为熟悉的看到另一个世界的窗口。邵逸夫直至2012年1月1日才卸任TVB非执行主席及非执行董事职务。

  上世纪20年代崛起的邵氏影业更是见证了中国电影半个世纪的发展。邵氏全盛时期拥有15个厂棚,几乎每年有40多部电影,截至1987年退出电影市场,共拍了1000多部影片,被称为“东方好莱坞”。从电影到电视,邵逸夫一手捧红的艺人更是贯穿各个年代。

  内地制片人周龙告诉中新社记者,邵逸夫可谓香港电影的鼻祖式人物,奠定了香港在整个华语电影界的地位,他在慈善方面也值得影视业内所有人敬仰。最终人们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记住他,而是因为一位老人回馈社会的赤子之心。

  知名艺人刘德华今日也透过经纪人表示缅怀之意,“永远怀念,一路好走”。(完)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杨云涛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杨云涛

原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