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超过4200亿元;石漠化面积年均减少近5万公顷……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的贵州省,近年来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着力完备“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秀美山川。
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92.5%,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两江”流域面积分别占贵州国土总面积的65.7%和34.3%,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贵州61.9%的面积为喀斯特岩溶地貌,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78个不同程度存在石漠化问题,不仅对贵州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直接影响,同时还危及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经过多年的努力,贵州作为“两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功能日趋完备。走进黔东南州苗岭山区,目光所及林木葱茏、群山苍翠。据黔东南州林业局局长李吉科介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这些年大力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两江防护林工程等,全面禁伐天然林,目前全州森林覆盖率已达62.78%,荣获“森林之州”“全球10个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作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区、石漠化的“重灾区”、经济“后发赶超区”,这些年,贵州在生态建设的同时,注重与扶贫开发、群众增收致富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荒山变绿了,天空变蓝了,生活变好了。”站在自家成片的核桃林前,黔南州长顺县竹子托村村民杨光能十分感慨。地处深石山区的竹子托村石漠化程度曾达82%以上,经过多年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之后,这里已是“山地织绿毯、岩石变林园、满坡牛羊壮、遍地鸡鹅肥”的美丽田园。
竹子托村的变迁只是贵州石漠化治理的一个缩影。据贵州省林业厅统计,“十一五”以来,贵州省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近200亿元,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241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088万亩、封山育林132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超过2亿棵。
随着贵州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其生态功能不断提升,“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初步形成。截至2012年,贵州森林覆盖率达42.5%,活立木蓄积3.97亿立方米,森林蓄积3.69亿立方米;石漠化面积比2005年减少438.5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到400亿元。
为进一步确保“两江”生态安全,贵州近期出台《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出从今年起,将因地制宜、分区施策,按照“西治、中保、东用”的原则,确保构建起“乌蒙山-苗岭”、“大娄山-武陵山”生态屏障,乌江、南北盘江及红水河、赤水河及綦江、沅江、都柳江等生态保护带为骨架的“两屏五带”生态安全格局。
同时,贵州还将继续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珠江保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加强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推进国土绿化,为贵州高原大地披上绿装,进一步扮靓秀美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