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否因为事先调低了预期,索契的阳光感觉格外暖煦。预想中紧张的安保形势与戏剧化的竞技情节在重兵锁城的索契化作融融春水,反倒是缤纷的俄罗斯贴布涂装,志愿者灿烂的笑脸,以及晶莹冰场与绵白雪道上的飞扬激情,勾画了2014年2月的这个暖冬里,黑海之滨、五环旗下,最美丽的风景。
对中国人而言,最美的彩虹呈现在速度滑冰赛场。25岁的哈尔滨姑娘张虹以1分14秒02夺得女子1000米冠军,为中国速滑击碎奥运无金的坚冰,被称为阿德勒滑冰馆最大的惊喜。她的成绩距离冬奥会纪录只有0.19秒之差,她的金牌结束了中国速滑34年的等待。
荷兰人在大道赛场卷起的“橙色风暴”。22日最后的速滑比赛中,荷兰男、女队分别创造3分37秒71和2分58秒05的奥运纪录,毫无悬念地摘走团体追逐赛两枚金牌。全部12个小项中,荷兰队一举拿下8金7银8铜,四次横扫速滑奖台,在女子1500米中甚至包揽了前四名,实力之强令其他队伍难以望其项背,一改四年前温哥华冬奥会上传统强队平分秋色的“和谐”风貌。
短道速滑原本该是中韩两强的对台戏,俄罗斯队却凭3金1银1铜与之形成鼎足之势。倚仗着曾经的韩国名将安贤洙、如今的俄罗斯股肱维克托·安,东道主以三金统治男子项目,唯一一块非“俄姓”男子金牌归于加拿大的上届冬奥会“两金王”哈梅林。
主力王濛因伤缺席的中国队和短道传统强国韩国队则平分了女子项目的四块金牌。从温哥华女子4金男子无牌,到本届女子2金3银、男子2银1铜,中国短道四年甩掉阴盛阳衰的帽子;韩国这次却“偏科”严重,女子2金1银2铜、男子“颗粒无收”。
花样滑冰见证“北极熊”的全面反击。从上届与冠军绝缘,到本届的3金1银1铜,俄罗斯以难挡之势重新加冕花滑霸主。唯一没有奖牌入账的男子单人滑是东道主唯遗的阿喀琉斯之踵,31岁“冰王子”普鲁申科的因伤退赛留给人们悲怆的背影。然而即便普鲁申科在列,俄罗斯本届的花滑阵容仍均龄只有22.6岁,锁定金牌的同时也锁定未来。
日本19岁选手羽生结弦、哈萨克斯坦选手丹尼斯·滕等齐登男单领奖台的景象似乎在为亚洲势力的崛起背书,然而随着中国双人滑“三驾马车”时代的终结,又有上届冠亚军金妍儿、浅田真央等日韩女单的“黄金一代”逐渐淡出舞台,亚洲花样滑冰的霜冻期也许已在门外。
冰壶、冰球仍是加拿大人的天下,彪悍如东道主也只能望冰兴叹。中国男子冰壶队历史性地进入四强,只遗憾地错失了首夺冬奥奖牌的机会,上届领铜牌而归的中国女队则以第7名收场。
雪上赛场沿着经典与时尚两个方向一路飞奔。一边是冬奥会传统霸主挪威队高居奖牌次席的11枚金牌全部来自雪上,一边是作为冬奥会时尚项目领军者的美国队凭借极限赛场的绝对优势,在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项目中拿到占其金牌总数三分之二的6枚金牌。
中国雪上军团则在索契复制了温哥华冬奥会的战绩,同样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两块奖牌,同样是女队银牌、男队铜牌,一方面捍卫了雪上优势项目的领先地位,而游离于雪上运动主流之外的现状也没有改变。
最终的奖牌榜上,东道主俄罗斯队以13金11银9铜共33枚奖牌双线领跑,传统冰雪运动强国挪威、加拿大、美国、荷兰、德国以19枚以上的奖牌总量位居第一集团,中国代表团以3金4银2铜的奖牌榜第12位成绩滞留第二集团,金牌数比上届下降但分布项目有所扩大。
在索契,12个小项首次加入冬奥大家庭,除花样滑冰团体赛之外,其他11项都在雪上赛场。经典与创新的共存吸引了创纪录的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名运动员,其中有40岁手握13块冬奥奖牌的冬季两项“食人族”比约达伦,有41岁连续第7次征战冬奥会的日本跳台滑雪老将葛西纪明,也有如东道主花滑“小花”利普尼茨卡娅那样的大批将将跨过冬奥会参赛年龄“门槛”的生力军。
阳光之下难免有阴影:去年年末伏尔加格勒的两起爆炸连同奥运会的特殊安保形势一起,令索契冬奥会的安保等级一升再升;险些赶不及赛会开幕前完工的赛事场馆和基础配套设施,一度是人们忧心的重点;多名自由式滑雪选手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俄罗斯障碍追逐女将玛利亚·科米萨罗娃甚至一度伤重危及生命,让极限赛场的设计难度和连日高温导致的赛道雪质松软成为争议性话题;截至23日赛会爆出6例兴奋剂阳性事件;而高达510亿美元的预算总额、包括创纪录的90亿赛事运行费用,则让很多对冬奥会心有所向者不得不思考承办成本这一关键问题。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人们对冰雪的激情,都不足以削弱冬奥盛会的整体美丽。
[ 责任编辑:吴怡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吴怡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