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领小岗奔小康 浩气长存为楷模

时间:2010-01-04 16:11   来源:解放日报

  ——追记安徽滁州凤阳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

  小岗村人按过4次手印。第一次,为能吃饱肚子;后3次,是为了引领自己奔小康的带头人——沈浩。

  得知沈浩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批示中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沈浩,究竟有什么魅力,让这个“中国改革第一村”的村民如此恋恋不舍,让总书记如此关注?

  2003年,小岗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低于市县平均水平,村集体负债3万多元。村“两委”班子也连续多年没能选出。沈浩临危受命,一到任就起早摸黑,谈心摸底,30多个日夜,将全村108户跑了一遍。

  在小岗,农民种一亩地只有四五百元收益。从2006年开始,沈浩在小岗开始探索推进土地承包权流转,实行规模经营,在全县建立了首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目前已对全村3000多亩土地流转进行了公开和规范操作。

  交通不便是小岗发展的瓶颈,沈浩牵住这个“牛鼻子”,多方奔波,修建了一条直通省道的快速通道。

  沈浩选派到小岗村6年来,小岗村引进项目13个,到位资金2.3亿元,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6年来,也没有一个村民上访。

  小岗人说,沈浩见人不大(没架子),经常主动与村民拉呱(聊天),一起蹲田埂、挽裤管、卷袖子、扯嗓门,有时还与农民“抬杠”,争完后又互相递烟,有说有笑,一点也不像从省城机关下来的干部。沈浩在办公室接待群众,从不坐办公桌旁的椅子上,而是坐沙发与群众肩挨肩。他的住处从不设锁,大清早5点、晚上10点都有人来反映情况。

  沈浩性情粗犷,关心群众却心细体贴。2005年一个夏夜,大雨滂沱。被惊醒的沈浩想起住在危房中的徐庆山一家,赶紧起身冲进黑夜。鞋子掉了,他一路赤脚跑到徐庆山家,忙了大半夜,把徐家安顿好后才回去休息。打这以后,沈浩四处筹钱改善群众住房。2006年春节前,包括徐庆山在内的26户村民住进了各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这些年,沈浩用微薄的工资垫公差费用、救助村民多达10多万元。而他的一件羊毛衫破了好几处,依旧穿着。沈浩逝世后,女儿看到爸爸穿过的一堆带补丁衣服,抽泣不已。

编辑:焦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