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中国“绿色战略”势在必行

时间:2013-11-06 09:13   来源:新华网

  中国首都饱受诟病的空气污染,以及来京的外国人易患的“北京咳”已经多次影响到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最近的一个例子:格莱美巨星佩蒂·奥斯汀原本计划于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演出,而当天早上却因咳嗽不断被紧急送往医院,在被诊断为呼吸道严重感染并引发哮喘后,不得不取消了演出。

  尽管主办方并未详细说明导致哮喘病发作的原因,很多期待见到奥斯汀的歌迷认为糟糕的空气是罪魁祸首。北京环境部门的数据显示,当天北京空气很不给面子,为“重度污染”。

  环境污染面前,无人能独善其身,如今中国民众已经把环境保护与自身的健康和幸福联系起来,而民众的集体焦虑也正在促发中国的规则改变。

  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被寄予厚望,而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受到高度重视。

  中国环境问题可谓“海陆空”危机四伏。今年初,中国遭遇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数亿人口,“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看似玩笑之语,却是无奈的写照。

  据6月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198个城市的地下水监测点位中,57.3%为“较差”或者“极差”,地下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土壤污染问题亦因“镉大米”事件备受关注。工业污染、农药化肥滥用、养殖业污染等因素导致一些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土地之殇正在给这个有着超过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带来巨大生存考验。

  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而在一些地方,有的官员说着科学发展,心里盘算的是自己的政绩和更多的财政收入,对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习近平总书记5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这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警告:“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减少环境污染的意志正在不断转化为行动,一场“水陆空”突围之战同时打响。

  今年9月,中国政府推出一项1.75万亿元的计划,力争在未来五年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天数。

  据国务院的这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国将通过推进能源清洁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力争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而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

  中国共114个城市668个点位已经从10月1日起启用新标准监测空气质量,并在本地相关网站或媒体发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指标的实时数据。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日前通过,它规定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排水户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前,应当申领许可证。

  为了给大地“排毒”,中国正在绘制一份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在全国布局点位,每个点位采集一个来自1米以下的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来自25厘米以浅的表层土壤样品,两者数据相减,得出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作为治理土地污染的依据。

  此外,中国在努力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大力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8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到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

  如果说开始于35年前的经济改革让中国人不再为温饱发愁,并实现总体小康,那么中国民众迫切想知道,未来35年能否让中国人不再为空气、水和食品安全而担忧?(傅双琪对本文亦有贡献)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编辑:王怡然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