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交响乐《人文颂》赴台交流演出  >   最新报道  >   正文

深圳原创《人文颂》在台湾“高山流水遇知音”

2014年08月18日 14:1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娱乐频道 字号:       转发 打印

  “齐奏华夏之正音”——《人文颂》让世界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大气磅礴。奏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时代强音,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两岸有了共识

  儒雅谦和的孔垂长是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孙,身为“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的他肩负着弘扬儒家文化的重任,对儒家文化的当代传播有许多新构想。正因如此,深圳创作的《人文颂》让他眼前一亮。

  孔垂长观看了台北的演出,为《人文颂》画册专门撰写致辞,还出席了8月9日举行的“《人文颂》与儒家文化的当代传播”台湾研讨会。

  “刚接触《人文颂》时,首先映入脑海的印象就是创新”,孔垂长诚恳地代表全世界300万孔子后裔感谢深圳创作《人文颂》的大胆尝试,他认为,“儒”就是“人”加上“需”,儒学传播,当然也要关注人的接受方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只局限于文字语言,《人文颂》就是跨文化表达的一次实践。《人文颂》无论是从“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内容上,还是由多种乐器“和而不同”地协奏出优美乐章的形式上,都会对孔子思想的跨文化传播做出重要贡献,“我们可以期许,当《人文颂》的旋律在世界各个角落奏响,当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理解接受之时,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也就不再遥远了。”

  出席研讨会的,还有多位海内外儒学大家,82岁高龄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特别顾问、新加坡-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曾繁如、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安梧教授、台湾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儒宾……《人文颂》以交响乐诠释传统文化,引发“儒家文化当代传播”的讨论,两岸学者有共识亦有真知灼见,对如何塑造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形象不无启发。

  两岸专家对深圳精心打造《人文颂》的创举予以赞许——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是用复古和排外的心态来谈崛起,中国今天的崛起是一种和平崛起,《人文颂》以交响乐的方式来体现这种文化复兴和中华崛起,是一种大胆而有益尝试;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两岸共识,《人文颂》让人震撼、感动,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内在底蕴,这样的音乐可以感化人心、引发思考;

  《人文颂》既有气势磅礴的一面,也有温柔敦厚的一方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美好的呈现,希望《人文颂》可以打磨成《黄河大合唱》一样的经典之作,希望有更多音乐作品展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文化气象……

  专家们还就当代如何传播儒家文化提出各自观点——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诗、礼、乐三者是教化民众很好的载体与手段,在新时期一样可恰当利用;

  在儒家文化传播中,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可以相结合,以音乐、美术、文创产品,设立书院等多种形式把儒家精神传播出去……

  在和两岸专家分享《人文颂》创作初衷时,王京生说,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华民族有着最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何现在还没有成为一个文化强国?经济令人富有,文化令人有尊严。文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告诉世界,中国人是什么人,中国人主张什么。

他说,正如欧洲文艺复兴把目光投向了其源头古希腊,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也要从文化之本的传统中来。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其人文内涵非常深厚。其中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都代表了中华民族世代的追求。《人文颂》以儒家要义“仁义礼智信”为5个乐章,对应了博爱、正义、秩序、智慧、诚信的现代价值观念,表现了生命的光辉、精神的高尚、对生命的尊重和礼赞,是以“返本开新”、“日新其德”的方式对其进行新的挖掘,寻找“新的意涵、活的文化”,传达其中适应现代生活的正能量。

  当今,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人文颂》,对儒家文化进行时代性、开拓性诠释,实现了国际视野、时代精神、民族立场的“深圳表达”;

  《人文颂》讲述为人之本,唱响华夏正音,承载着数千年中华文明浩浩的力量,激起了跨越两岸的文化共鸣。

  “温暖思想,永如朝阳,穿越时空住心房”,《人文颂》的旋律,依然回荡,在海峡两岸,也在更为广袤的天地之间……(中国台湾网特约记者 翁惠娟)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吴怡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吴怡

原稿件来源:中国台湾网娱乐频道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