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巴黎。
这一幕,值得镌刻,在中国音乐史、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史册上——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邀请,深圳原创大型合唱交响曲《人文颂》专场音乐会于“世界和平日”当天,在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奏响。万众瞩目的世界舞台上,西方交响乐首次对中国儒家文化进行了高水准的演绎。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潮水般长达五分钟的掌声和欢呼声响起,饱含着1300多名海外观众对这曲人文与和平颂歌的赞赏。
此时此刻,中国文化的表达,自信从容、直达人心。
8月26日,《人文颂》刚在深圳经济特区33周年“生日之夜”成功演出。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说,《人文颂》是献给伟大中国梦、献给世界和平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而交响乐是世界共通的语言,深圳人用交响乐来诠释儒家文化的要义,怀着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好愿望。
实现这个美好愿望,深圳用了七年。
七年磨一剑,磨砺出的,是融合着国际视野、时代精神、民族立场的“深圳表达”。
《人文颂》,献给伟大中国梦的深圳作品,以恢宏交响乐的创意形式,对儒家文化进行时代性、开拓性的诠释,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光辉,展现在世人面前。
1
国际
视野
面向世界,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有一种学说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是它宽阔的河床。一个圣人行走在华夏大地,他告诉人类做人的主张……仁!义!礼!智!信!它就是人生的快乐之源,它就是人生的高尚之光。”
5月16日晚,《人文颂》初试啼声,开启第九届文博会的大幕。
“仁、义、礼、智、信”,这些贯穿于中华儒家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被以交响合唱的形式优雅表达,在短短60分钟中,呈现出和谐雄伟的文化景观,用声音描摹了一幅恢宏壮丽的中国梦。
法国文明对话音乐协会主席玛丽·玛达莎希女士说,“《人文颂》的歌词和旋律都让人感动,不仅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契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部打动人心、深邃优美的人文作品。”
深圳何以会创作这样一部大型合唱交响曲?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是《人文颂》的总策划,他回忆,2006年,《神州和乐》在深圳上演,这是深圳交响乐团原创的佛教交响乐,看完演出的当晚,他萌发了用交响乐的形式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想法。当时,市委宣传部就委托深大、文化局、深圳报业集团、深圳社科院各写了一个本子,在这些本子的基础上,文学脚本由市委宣传部的韩望喜博士按照王京生的总体设计执笔创作。
“深圳历经6年精心打造、创意演绎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响乐《人文颂》,以音符以乐章以人声唱响了华夏正音,讲述着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国声音。《人文颂》借用西方交响乐的形式与表现手法,创意诠释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态度,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光辉展现在世人面前”,王京生说,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根本,《人文颂》的五个乐章,都散发出了与现代观念契合的东方神韵——
仁,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博爱;
义,是以人为本的正义大道,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正义;
礼,是以人为本的和谐之道,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秩序;
智,是以人为本的人生智慧,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智慧;
信,是以人为本的生命承诺,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诚信。
《人文颂》最后演出的台本,由艺衡和韩望喜共同完成,在交响乐最后吟诵的《人文颂》篇章中,“国际视野”清晰可见:
“仁慈之心,如同大地,包容人类成兄弟。善待他人就像自己,不分种族和地域。 正义之举,如同火焰,焚烧邪恶放光辉。富不欺贫,强不凌弱,不分种族和地域……”,“不分种族和地域”的字句反复吟咏,正是面向世界,展示儒学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人文颂》所表达的中华文明的精神精髓,将在不同种族不同国度人们的侧耳倾听中,在音乐的“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共鸣、传播开去。
乔尔·霍夫曼是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对于《人文颂》,他有一个美好的比喻——这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音乐“礼物”。他说,礼物的意义,不在于本身有多贵重,而是接收礼物的人是否感到被尊重被懂得,像贝多芬、巴赫的伟大音乐作品就是这样的“礼物”,被全世界的人们所认同,“这些音乐已远远超越创作它们的作曲家,成为人类文化的纪念碑。”
2
民族立场
国家高度,
传达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为深圳交响乐团亲笔题词“仁、义、礼、智、信”。
看着题词,深圳交响乐团团长陈川松感慨万千,“这是对《人文颂》这部作品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的高度褒奖。”
对《人文颂》满怀期待与赞许的,还有许多专家学者。
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徐沛东是深圳人的老朋友,一直关注着《人文颂》的进展。徐沛东说,《人文颂》是深圳站在国家高度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文明,而这个作品所阐述的对人类文明的解读,是用交响乐这种世界语言,来阐述中华民族的一种儒家思想。
共识,来之不易。
《人文颂》,颂的是“人文”。所谓人文,就是以人为本,那么,人究竟以何为本?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哪些才是最富人文精神的价值核心?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什么是其精髓所在?
为准确回答这些问题,深圳集思广益,邀请国内外儒家大师、专家学者,先后举行了三次研讨会。
刚开始,专家们各执己见,争论激烈,慢慢地,大家达成了共识——
中华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她有自强的力量、兼容的气度和通达的智慧,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来自儒家哲学;《人文颂》,不是要歌颂儒家的繁文缛节、庙堂的庄严、等级森严以及那些死气沉沉的腐朽的东西,而是要提炼出儒家思想中那些能体现生命的光辉、精神的纯洁、民族的生机的精华;以人为本,人应以“仁义礼智信”为本,五常兼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快乐的人;《人文颂》是以中华文明为主体来创作,参与世界文明价值的构建……
对深圳创作的《人文颂》,诸多专家有着由衷的喜悦。
在台湾指挥家陈澄雄看来,经过打磨的《人文颂》可以代表中国走出去,“我很佩服深圳做了这样一件利在千秋的事。《人文颂》对于21世纪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在西方音乐史上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这样的伟大作品,我们也希望有一个能代表中国的音乐作品。《人文颂》,有承担这样使命的潜质。”
香港著名作曲家陈永华教授评价,《人文颂》是发自现代中国人特有的声音,作品很现代,又能让听者感受到中华文化气息,很难得。《人文颂》,向世界传达了现代中国的声音。从《黄河大合唱》到《人文颂》,正体现了中国由旧时的抗争、挣扎发展到今天的和平、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