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毛泽东的美国知名学者施拉姆曾说过:“20世纪的重要人物几乎没有谁像毛泽东那样受到极不相同的各种各样的评价。”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到来之际,一股“毛泽东热”在中国涌动,舆论场上对毛泽东的议论也一下子被放大,各种交织的声音仿佛是对施拉姆这句评论的注解。几十年来,海外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各类观点层出不穷,虽有学者认为他的一生过于复杂,无法一言以蔽之,但主流学者多认为他是值得尊敬的伟大人物。施拉姆曾在一场“毛泽东再认识”的研讨会上总结说,“毛泽东虽然在掌权之后犯过严重错误甚至‘可怕之罪’,但他仍不愧为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在国内一片嘈杂声中,或许国外知名学者的观点可以成为一面镜子。
“虽有过错,仍值得尊敬”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2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毛泽东改变了一个极其落后的中国的面貌,国际知名政治家和学者对毛泽东的成就是肯定的”。
“今年是中国的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按东方的算法,这已经是两个甲子了。作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人物,毛泽东把中国从被列强蹂躏的时代中带领出来,维护中国的自主权利,也为现在中国的发展打下基础”,韩国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教授李完范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如是说。他认为,现在中国令世界惊异的发展成果当然是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但如果没有新中国的建立,很难相信中国会取得现今的成就。这是中国今天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的意义所在。
在诸多研究毛泽东的知名学者中,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是一本畅销书。他在书中称:“对于20世纪中叶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毛的主要成绩在于统一了中国”,“就20世纪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社会而言,旨在成为主宰的人物必定是位巨人”。日本《毛泽东集》的主编竹内实也表示,毛泽东是一位以中华世界为目标奋斗一生的人物,似乎可以说,毛泽东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全国混乱状态和军阀混战。英国学者威尔逊在《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的序言中指出:毛泽东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超过了我们这个世纪的任何人;即使他死后,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不过,正如英国智库全英中国学研究所学者迪莉娅·戴温所言,就如何评价毛泽东,传记作家们是有分歧的。戴温今年出版了新作《毛泽东短评》。她认为,毛泽东复杂的人生与中国革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任何一言以蔽之的评价都不够全面。她在书中写道,毛泽东是个复杂的人,其行为互相矛盾,“他接受了外来的现代化意识形态,但是其观点却保持深刻的中国特色;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写出了鼓舞人心的著作,但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带来深重的苦难和大量的死亡”。
其实,罗斯·特里尔也没讳言毛的错误。他认为,毛有很大缺点,有较强的成见,不总是前后一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但在许多工作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值得称道的特质。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12月,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并表彰施拉姆在毛泽东研究中的贡献,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召开了“毛泽东再认识”国际研讨会。会上,研究毛泽东的学者露西恩·派伊称,尽管毛泽东的一生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历史性缺陷,其本人也经受过许多失败,犯过许多错误,但仍称得上是一个民族英雄,值得人们尊敬。学者雷蒙·怀利则强调,毛是一位革命浪漫主义者,给中国带来过深重灾难,也留下“极其复杂”的历史遗产,功过是非难以简单评断。最后,施拉姆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在研究了中国问题和毛泽东的著作14年之后,他认同这样一个结论,即毛泽东虽然在掌权之后犯过严重错误甚至“可怕之罪”,但仍然不愧为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
催生海外“毛泽东热”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侃如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作为领导人,毛泽东带头制定了抗日、建国、平息内战以及建国后发展经济的重要策略。”李侃如说,从1956年开始,毛泽东犯了严重错误,导致社会发展出现倒退,国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前领导人邓小平评价毛泽东是“三分过,七分功”,这七分功所指就是1956年以前的时间。
不过,1956年后也是西方研究毛泽东的高潮期。中国人民大学学者路克利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毛主义研究起步阶段,六七十年代达到高潮,1993年和200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和110周年前后,国外又出现新的毛主义热。德国国际媒体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夫罗里扬·卢佩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称,德国研究毛泽东最热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他还表示,“‘毛泽东热’在德国和欧洲一直没有冷却过”。
据了解,国外毛泽东研究最早始自20世纪20年代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及其文章的译介,30年代美国记者斯诺出版《红星照耀中国》引起美国研究毛泽东的极大兴趣。之后,西方许多新闻记者到中国采访报道。1947年,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写出《毛泽东的思想》,发表在纽约一份杂志上。1951年,美国学者史华兹出版《中国的共产主义和毛的崛起》一书,提出“毛主义”这一专有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