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一位在当代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与词人。“近代诗词谁堪比,文人诗家崇又惊”,毛泽东诗词不仅在国内独领风骚,在国际上亦魅力无比。
毛泽东诗词的魅力,首先来自作品的思想性和他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来自其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架构起的诗词意象的新颖与独到。由此,在他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家的深邃、革命家的气魄、政治家的雄才、军事家的胆略,以及真挚激情与横溢的才气。他的诗词雄视千古、色蕴天地,撼五岳、荡四海。但凡是品读过毛泽东诗词的人,都会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为其诗词那“横空出世”的独特魅力所激动、所感染。
正因如此,经过公开发表及普遍传播,毛泽东诗词逐渐凝结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深层积淀,而且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宏伟的艺术气势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艺术珍品。1937年,美国记者斯诺把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英译文收进《西行漫记》向全世界披露,标志着毛泽东诗词正式走出国门、迈向国际。随着《西行漫记》一书的大量发行,《七律·长征》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世界多数国家的读者从此知道了毛泽东是一位“既能领导长征又能写诗”的革命家兼诗人。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毛泽东诗词》被大量翻译成英文,先后又被转译或直接翻译成法、俄、德等其他数十种语言文字。据统计,截至20世纪末,已经出售的毛泽东诗词集达7500万册。与此同时,国外的学者专家还发表和出版了许多评介和研究毛泽东诗词的文章和专著。到目前为止,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把毛泽东诗词作为诗歌艺术专门课题进行研究,1996年8月和2001年10月,还分别在北京和南京召开了两届“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凡此种种,都深深体现出毛泽东诗词无与伦比的国际魅力。
毛泽东诗词为第三世界人民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民族自信。毛泽东诗词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革命风暴给予了热情的讴歌和赞扬,并对广大第三世界人民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给予了热情的祝福和殷切的期盼。最能体现毛泽东的崇高国际主义豪情壮志的诗词是两首《念奴娇》以及《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念奴娇·昆仑》表达了“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崇高理想;《念奴娇·鸟儿问答》则对未来世界作了展望:“试看天地翻覆。”《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表达的则是坚决与国际上的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甚至连整个地球也不过是一个“小小寰球”,这是何等胸襟,何等气魄!1960年5月,毛泽东接见古巴、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的代表团时,其中一位外宾说:“主席的诗在拉丁美洲流传很广,人们非常喜爱,很受欢迎。请主席多写几首!”毛泽东诗词为广大第三世界人民留下了反抗压迫、勇往直前和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把毛泽东诗词作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这是毛泽东诗词国际魅力的一大独特表现。
毛泽东诗词不仅在第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政治人物的极大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的元首和政要,为了同毛泽东见面时好借他的诗词活跃谈话气氛,在来中国之前都要先“恶补”毛泽东诗词课。美国总统尼克松上世纪70年代初首次来中国访问之前就读了英文版的《毛泽东诗词》,见到毛泽东后的第一句话就说:“读了您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您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我看到您写道,机会来到面前时,要‘只争朝夕’。”在当晚的宴会讲话中,尼克松又说:“毛主席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那种可以缔造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伟大境界的高峰的时候了。”从尼克松念毛诗这件事,可见毛泽东诗词国际魅力的一斑。
“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位外国诗人这样深情地赞誉毛泽东。由于影响巨大,毛泽东诗词在国际上获得了崇高评价。德国知名人士施特劳斯说:“毛泽东把一个几十年来一直动乱不安、饱尝最严酷战争、灾难深重的中国引进了新的时代,并且用美妙的诗词记录了这个时代的历史进程,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曾到陕北访问过毛泽东的著名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评说毛泽东确实“是一位合格的诗人”。美籍著名学者特里尔在其著名的专著《毛泽东传》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位领袖、军事指挥家、共产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法国汉学界则把毛泽东称为“东方诗神”,说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研究,是对“当代东方一代诗神的深入探寻”。上述国际人士对毛泽东及其诗词的评价都比较客观公正,让我们多视角见证了毛泽东崇高的人格力量以及毛泽东诗词所蕴含的国际魅力。
毛泽东诗词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历史时期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艺术表达。正因为毛泽东诗词深入关注了国内外的现实,让我们在享受诗词艺术美的同时,也感受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高瞻远瞩。几十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永远不变。今天重温毛泽东诗词的国际魅力,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当前国内外政治力量及政治风云变化,都有不可估量的借鉴和认识价值。(汪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