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高钢:网络数字技术应以满足人的信息需求为核心

时间:2011-11-21 15:38   来源:人民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高钢

  在全党全国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以“推动网络媒体新跨越 促进网络文化大繁荣”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今日在武汉隆重开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高钢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互联网推进的信息创造与信息共享的社会意义”演讲。演讲内容全文如下:

  互联网在中国投入公共服务已经16年。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中国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网络信息传播向着各个区域、各个领域、各个群体扩张渗透;多媒体信息的和谐集成形成强大的传播能量;丰富的信息数据库成为各种信息服务的基础支撑;信息接受者和使用者同时加入了信息的传播与创造;信息产业的生产线正在向着广阔的外部产业延展从而推动着信息生产总体模式的变革;物质世界正在因人类赋予的信息表述能力而参与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交换……这些人类信息传播史上未曾出现过的现象已成趋势,信息生产的总量与日剧增,信息交流的障碍日渐突破,信息使用的效率日益提高。人类个体生命的需求潜能和创造潜能正在被日益深刻地开掘出来。

  今天,我们在体验着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服务性功能之际,深切感到,互联网信息技术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科学发明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和各个时段。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正在告别早期公共信息传播与私人信息传播的初始形态,完成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初级到高级的历史演进,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互联网不仅是伟大的技术革命者,而且是伟大的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影响未来网络信息传播形态与模式改变的技术是多元的。从已经有的网络技术的社会应用趋势来看,直接影响信息传播形态与模式改变的三大技术已经日益显现。

  一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拓展着信息传播的自由时空,使得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以实现。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突破着有线互联网的设施局限,将各个国度各个地区特别是固定网络难以达及的偏远地区的越来越多的人群网罗到一个统一的网络世界之中。从而推动着人与信息之间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物质世界的连接。使得信息传播得以在全天候、全地域、全时段、全人群中得以实现。

  二是智能便携终端的发展,它提供了网络信息技术多元社会应用的个人平台。

  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便携计算机已经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常用的信息设备。这种能够与移动互联网连接,具有复杂信息处理能力,拥有开放操作系统和扩展功能,可以使用多元应用程序的智能终端,极大地改变着信息获取和信息传播的结构模式。

  这些与互联网直接联接的便携智能终端,已经实现了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借助这种智能信息终端,每个社会成员打造起全新的个人信息的门户平台和多元社会关系的交往平台,完成着个人信息与公共信息的集散,个人社会需求的表达与伸张,个人社会关系的扩展和维护,这些网络之上的便携智能终端正在把每个社会成员与互联网的信息海洋连接起来,与各个网络节点上的其他社会成员连接起来,与人类的文明世界连接起来,扩张着人们的感知时空,提供着人们实现其发展欲望的更大的可能性。

  三是云计算服务的发展,它将极大推进人类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在满足多元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

  云计算的最具革命性的理念在于:将网络连接起来的浩大的数据资源、计算资源、服务资源、设施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形成一个内容丰富、能量强大的资源服务体系,按照社会和用户的需求进行分配和提供。

  今天,云计算这种全新的网络计算机技术应用趋势正在被世界顶级IT企业推进着。针对各种社会应用和专业应用的云计算服务体系已经日益广泛地进入了社会服务和商业运行的过程。

  云计算一方面开掘着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提高着互联网信息使用的社会效率。随着网络技术的日前广泛和深入的社会应用,特别是随着已经呈现端倪的物联网技术的社会应用,云计算将日前显示出它的重大作用和深刻意义,

  移动互联网、便携智能终端、云计算这三大核心技术最终将形成千姿百态的信息服务,改变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模式与样态,从而使公共信息的提供方式,社会关系的经营方式,社会结构的演进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在这三大技术的共同作用之下,网络技术平台的融合绝不止是信息传播渠道的合并和兼容,网络信息的共享也绝不止是个体单元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发布,它们将是一个改变整个社会信息创造方式、信息加工方式、信息获取方式、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使用方式和信息经营方式的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已经呈现出多元维度支撑的结构特征:信息的组合方式,具有时空的多元维度;信息的采制方式,具有工具的多元维度;信息的获取方式,具有终端的多元维度;信息的使用方式,具有目标的多元维度;信息的生产方式,具有协作的多元维度。

  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结构,推动着信息提供模式、信息共享模式、信息创造模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这些改变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网融合:信息集散的全新物理结构呈现

  多元网络之间的融合贯通已成趋势。互联网、通讯网、广电网日益融合,以此形成对人与信息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全新的信息传输体系。

  尽管中国的三网融合一波三折困难重重,但是这一趋势在公众需求、技术发展和国家意志的推进下已经不可阻挡。

  多网融合的进程将扩大网络覆盖的范围,降低网络应用的成本,提高网络应用的质量和效率。

  2、 微传播:信息集散的全新基础单元生成

  微传播已经开启了网络信息传播的“核裂变”时代。每个人进行公共传播的能量被开掘出来,这种个体信息单元的传播能量经由互联网连接形成的超越时空局限的网络结构急剧放大。随着各种信息终端的普及应用,在民众需求和市场目标的综合作用之下,Web2.0技术日益深入地完成着传统信息传播形态下各种信息专权和特权的分解,推进着基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信息创造、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信息经营的大趋势。

  基于每个社会成员的微信息单元正在形成网络信息传播的新结构、新方式、新能量。

  3、泛关联:信息集散的全新社会能量开启

  整个网络信息传播正在推进着新的社会关联结构的形成。随着微传播单元的数量激增,人们在互联网上已经超越着时空位置和文化背景,进行着新的社会关系的编织。

  在互联网上社会关系的营造、维系、整合、放大的过程,其成本在急剧降低,内涵在日益丰富,效率在极大提升。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联过程显示出以下突出特征:

  1、 每个社会成员社会关系的营造正在不断超越时空局限,极大扩张着个体社会单元的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深刻度。

  2、 每个社会成员各自的关系群落相互连接,随时随地产生着群落辐射群落的立体影响效应。

  3、 网络社会关联的能量正在以各种方式转换为现实社会运行的能量。

  4、大协作:信息集散的全新创造模式形成。

  人类是基于理性主导下的创造活动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物种。有序组织基础上的协作是人类从事大规模文明创造活动的基本形式。这种协作在互联网连接的世界中,已经有了全新的样态,它的规模更为浩大,进程更为顺畅,效率更加显著。

  融合性网络技术平台不仅为基于每个社会成员的智慧创造架设了传输平台,更重要是将提供强大的信息集成结构,强大的信息吸纳和信息整合技术将把网络世界各个时空零散状态的信息片断集成为宏大而有序的信息体系。

  以维基(Wiki)技术为例,它已经让我们看到人类从事文化创造的全新模式:设定宏大的目标,通过网际协作,将每个生命的创造能量聚集到同一系统的运行中,组织大规模的创造将这一目标不断完善、不断实现,其整个创造过程为全社会共享。

  10年前,维基百科声称要用全人类使用的语言撰写“全世界知识总和”的时候,在人们看来似乎还是一个幻想。时至今日,维基百科,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资料来源网站之一。目前在276种的独立语言版本中,超过1800万篇词条。总登记用户也超越2650万人,而编辑次数超越10亿次。

  截至2011年6月,共有360453篇条目以中文撰写。每天有数十万的网民作出数十万次的编辑,并创建出数千篇新的词条。

  中国人在自己的维基平台上进行的文化创造更为可观。2005年7月,由潘海东博士主持创办的互动百科(www.hudong.com)网站面世,到2011年4月,互动百科已经形成拥有524万个词条、54.1亿个文字、570万张图片和337万注册用户的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

  目睹互联网上千姿百态的智慧创造产物和智慧创造过程,我们看到:

  基于个体生命的创造蕴藏着无限潜能,当互联网技术平台把独立的个体生命的创造元素聚集到具有社会共识价值的公共创造过程之中的时候,这个创造过程就赢得了无限发展的可能与动力。

  互联网提供的人类智慧创造的平台正在不断突破人类已有的创造与协作的边界,从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社会的存在方式与运行方式,释放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今天的网络数字技术正在以满足人的信息需求为核心目标,以扩张个人的信息交流能力和强化社会的信息关联能力为主要途径,全面调整着互联网的信息创造机制、信息获取机制、信息整合机制,和信息使用机制。

  互联网平台所承载的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导航技术,信息整合技术,信息诠释技术,信息控制技术正在不断突破着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分析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时空限制,正在把信息创造与信息使用的自由越来越多地给予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民族、正在推进着人类文明创造与发展的全新进程。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港澳侨新闻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