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逝世  >   最新报道  >   正文

南非步入后曼德拉时代 挑战不少大局仍稳

2013年12月16日 08:07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15日,在曼德拉故乡古努村,媒体区入口处的纪念墙上挂着曼德拉头像。 (本报记者邢磊摄)

  

  15日,在曼德拉故乡古努村,飘着曼德拉头像的大幅海报。 (本报记者邢磊摄)

  

  南非民众,不分种族,都为曼德拉的逝世悲伤不已。

  

  1998年3月27日,克林顿和曼德拉一起探访曼德拉曾被囚禁的地方。 (资料图片)

  

  1994年5月9日,曼德拉(右)在南非国民议会上宣誓就任总统。 (资料图片)

  

  在南非比勒陀利亚的大街上,一面墙上挂着曼德拉的肖像。

  告别曼德拉

  现场记录·深度

  曼德拉溘然长逝,举世悼念。曼德拉被公认为伟大政治家以及平等与正义、平和与宽容、坚韧与智慧等品质的集大成者。他以非暴力方式实现了南非的种族和解,创建了各种族和谐相处的新南非。

  曼德拉留下的以忍让、博爱、宽容、和解与务实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政治遗产,不仅泽被南非,而且惠及世界。以“曼德拉模式”化解种族冲突,已成为不少国家奋斗的目标。曼德拉走了,但他遗留的财富与启示,却永存不朽。

  全球悼念

  体现人类向善共识

  曼德拉去世,全球涌现纪念浪潮。这并非因曼德拉是圣人或完人,也非因曼德拉是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唯一功臣。纪念的背后,体现的是全球一种向善的共识。

  7月,在曼德拉病危期间,《耶路撒冷邮报》发表题为《曼德拉——一位新型名人》的文章慨叹道:“我们生活的世界,自私自利、物欲横流,对物质英雄顶礼膜拜。曼德拉与此形成鲜明对照。他是一位精神英雄,一位价值观和道德信念的英雄。”

  曼德拉的杰出不仅在于他以非暴力方式创建了新南非,还在于他把和解和宽容的精神传播于全球。由此,曼德拉对世人的道德感召力,甚至超越了他领导南非人民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和平塑造新南非的历史功绩。

  对曼德拉的纪念,是对精神英雄的纪念、是对人心向善的向往和召唤。纪念背后折射出超越肤色、国籍和社会制度的向善共识。这也就是为何全球不同种族的人们一起纪念曼德拉的重要原因。

  伟人之路

  斗争、自由、和解

  传奇的经历、忠贞的信仰、博大的胸襟和慈爱的内心,使曼德拉拥有不可抵御的人格魅力,成为南非民众的精神偶像,被视为新南非国父。

  15日,马拉维总统乔伊丝·班达在致辞中说:“在他的世界里没有界限,他毕生为了非洲人民的自由而战斗。”

  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部落酋长家庭,受到良好教育,并完成法律专业教育。因反对种族隔离政策,他在1964年被判处终身监禁,直至1990年获释。

  出狱后,曼德拉致力于推动种族和解,他的信念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

  对于民族和解,曼德拉诠释道:“仁爱和宽恕是打开南非未来之门的钥匙,仇恨只能让南非继续堕落。” 他首先通过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机制,积极认清历史,但不寻求复仇;其次建立民主选举制度,为逢选必乱的非洲政治树立了榜样。最终,在曼德拉的带领下,南非实现种族和解,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跨越分歧

  精神财富取之不尽

  从曼德拉身上,人们可以看到被东西方共同认可的理念。这或许是曼德拉留给全世界最宝贵的遗产。

  曼德拉给世界留下了精神财富,犹如一个开采不尽的金矿。首先,对民众的热爱。曼德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平民总统,他来自民众,又回归民众,为民众谋利益是他的终身追求。其次,对权力的超脱。曼德拉在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后只做了一任总统,就主动请辞。在其影响如日中天之际退出政界,不仅使南非人惊讶,也使世界不解。曼德拉对此解释说:“曼德拉之后,还有后来人。”这一方面体现出他的高风亮节,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有一个清醒认识,从斗士到精神领袖,总能在不同时期及时地转换自己的身份。

  再有,对慈善事业的热衷。他退休后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设立曼德拉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和资助艾滋病患者。十余年里,该基金会帮助建立数百所“曼德拉学校”,向不计其数的艾滋病患者伸出援手。

  曼德拉去世后,从当前各种迹象看,南非各界情绪虽有波动,但社会稳定不成问题,更不大可能被拉回种族斗争的偏激轨道。“彩虹之国”的未来,主要取决于能否务实解决发展道路上的具体挑战。

  南非后曼德拉时代

  挑战不少大局仍稳

  政局:

  执政党支持率下降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已经度过了101个年头。自1994年5月以来,非国大已经雄踞南非政坛近20年。

  曼德拉是创建非国大的元老之一,但曼德拉并没有将自己塑造为具有绝对权威的精神领袖。曼德拉的去世,反倒是推动非国大进行党内反思的重要契机。

  曼德拉卸任以来,南非国内经济、社会问题一直不断。曼德拉创建的非国大面临的最大敌人就是它自己,而非来自外部的种种挑战。

  非国大一个主要问题是脱离群众。新南非第二任总统姆贝基在任时被批评为高高在上,只关注上层人的利益,所以他最后下台了。

  如今,在非国大内部,青年草根政治势力与老年上层势力之间的矛盾在加深。如何加强非国大作为执政党在党内的凝聚力以及领导力,这也是非国大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

  不均

  黑白人贫富差距大

  当年,南非实现和平政权过渡的前提之一是确保白人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这一政策持续至今,它在使占南非人口约15%的白人能安居乐业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占人口约80%的黑人经济地位取得实质性改善。

  今年10月,南非总统祖马透露,目前白人家庭的平均年收入是黑人家庭的6倍。高盛报告显示,当前南非85%的黑人属于低收入群体。种族经济地位不平衡的顽疾如不解决,势必威胁南非的长治久安。

  曼德拉去世后,部分白人情绪不安,担心南非政府会对白人进行“清算”。南非众多黑人饱受贫困和失业之苦,这种经济上的不平等催生了一些激进思想,如应将白人控制的矿业国有化,应从白人手中收回农场转让给黑人等。

  有些人认为,曼德拉去世后,他毕生恪守的种族和解的信念也将随之终结,南非甚至可能陷入内乱。

  经济

  失业率持续高企

  在曼德拉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后近二十年来,南非已成为非洲最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之一。

  但是,近年来,南非的经济减速也带来很多困难,影响了民生改善。其中,高失业率是困扰南非的重要隐患。高盛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南非有460万人找不到工作,约占总人口24.7%,其中71%是15到34岁的青年人。另有220万人已放弃寻找工作,因此总计失业率达35.6%。15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87%南非白人处于中产或上层社会,而85%的黑人处于贫困之中。

  加油站工人伊芙琳向记者表示,“虽然南非现在各族群之间的关系已经改善了很多,但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糕。再加上年轻人就业越来越难,政府腐败严重,如果南非政府再不想着改变这一现状,南非就成为下一个津巴布韦”。

  前景

  时局不太可能大变

  其实,南非政府的决策不大可能“急转弯”,整体局势保持和平稳定应无问题。首先,自曼德拉卸任以来,南非历任政府成功执行了曼德拉的既定政策,如果陡然间另起炉灶,代价太大;其次,南非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最近对以该党青年团主席马勒马为代表的激进势力进行了清洗,为确保南非政策不偏离和解轨道奠定了组织基础。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族群和解、团结安定已成为南非主流民意,任何过激的做法都难以得到民众认同。尽管非国大现在一党坐大,但反对党和舆论的“防火墙”功效不可小视,执政党纵然想一意孤行地出台“非理性”政策,也难以推行。

  尽管难题不少,但南非政局基本稳定、资源较为丰富等发展优势依然存在。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后曼德拉时代,南非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克服重重阻力,绽放彩虹新光辉。

  不朽贡献

  创立冲突和解标本

  曼德拉的不朽贡献,在于为当今充满冲突的世界展现了“和解”、“和平”的可能,成为解决各种利益冲突的标本。

  尽管从历史规律而言,南非的种族隔离注定会走向灭亡,但没有了曼德拉,南非的种族隔离未必能够以和平的方式消亡,南非也未必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转型。

  南非政府前雇员艾略特·道恩说:“曼德拉始终让我尊敬。他的伟大之处是仅仅依靠一个人、一个政党,没有借助于任何外部力量,把南非从种族隔离、种族仇视的旧南非,打造成了民主、自由的新南非。”

  在南非的历史转型时期,曼德拉身处一个剧烈分化和对抗的社会。但他既能坚守原则,又能与各方达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最终实现全体南非人民的和谐共存,并使得包容与分享成为国民意识的主流。

  万人敬仰

  精神超越种族宗教

  曼德拉追悼大会10日在约翰内斯堡隆重举行,近百名外国元首和领导人及约10万名南非民众参加悼念活动,可谓规模空前。

  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坐在追悼会现场的各国领导人在意识形态、发展理念、民主内涵等方面可能龃龉不合,但他们前来南非吊唁曼德拉的共同选择,说明他们认可超越了种族、国籍和宗教的“曼德拉精神”。

  曼德拉伟大、慈善和仁爱的人格魅力在国际社会引起很大共鸣。特别是在西方国家,不少国家领导人和政要在执政前后总是丑闻不断,很难找到一个在能力和品格各个方面都像曼德拉那样接近完美的人物。

  美国总统奥巴马听闻曼德拉离世的消息,紧急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称赞曼德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最勇敢、最好的人物之一”,其影响力将世代延续。

  为表彰曼德拉的贡献,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自2010年起,将每年7月18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杨云涛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杨云涛

原稿件来源:广州日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