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概况】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南端,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土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辖6区、3市、1县,年底户籍总人口561.6万人,年末常住总人口601.5万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运输发达,是东北地区的主要进出口门户和开展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工业基础雄厚,行业门类齐全,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海域辽阔,沿海良港颇多,其中大连港以港阔水深、终年不淤不冻而驰名中外。境内盛产苹果,水产资源丰富。各类矿产资源40余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与自然景观遍及城乡各地,是独具特色的海滨消夏型风景旅游城市。1985年被国家批准为计划单列市,1994年5月由地级市升为副省级市。经过近20余年的努力,在大连市境内已建成国内沿海地区最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经济发展综述】
2004年,是大连市“九五”时期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年份。年内,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评价中列第七名,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4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同时荣获“市民满意奖”。全市生产总值19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已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递增,经济总量在高位增长平台上持续攀升。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53.1亿元、983.3亿元和825.4亿元,分别增长10.4 %、19.9 %和3.1%。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7.8∶50.1∶42.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59.3%和35.8%。财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17亿元,增长16.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0.31亿元,增长15.6%。国、地税收入合计221.4亿元,增长13.4%。其中,国税收入增长10%,地税收入增长17.7%。海关代征税收145.9亿元,增长44.5%。
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全面发展。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95.9亿元,增长16.7%。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增长21.3%、16.5%、24.6%和12%。农牧业生产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146万吨,水果总产量92.9万吨,分别增长46%和17.3%,均创近6年来最高水平;肉类、禽蛋和奶类总产量分别增长19.1%、7.6%和9.5%。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851.3亿元,增长17.1%,提高1.4个百分点。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24.1亿元,增长25.4%;销售产值1997.2亿元,增长30.3%;产品销售率98.96%,提高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10亿元,增长23.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70.5亿元,增长14.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0.4%,提高10.4个百分点。“四大基地”产业主导作用增强,石化、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占总量的78.5%。建筑业持续快速增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43.4亿元,增长28.1%,提高1.6个百分点;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10.6万元/人,增长18.7%,提高8.8个百分点。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6.9亿元(2000年不变价格),增长10.8%,已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递增。有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增长9.6%;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增长21.3%,其中无线市话(小灵通)增长1.1倍;移动电话用户增长20.7%;国际互联网用户增长23.6%,其中宽带用户增长1.3倍。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高。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4.63%,比上年提高1.9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16.67%,比上年提高8.2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同步较快增长。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97万元,增长12.3%;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4万元,增长14%,提高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106元,增长13.1%,提高4.1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
2004年,大连市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领域需求趋旺,成为拉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16.2亿元,增长41.3%,增幅提高3.5个百分点,增速创近10年来最高水平。其中,城镇投资首次突破500亿元,达580.4亿元,增长42.8%;农村投资135.9亿元,增长35.4%。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非国有经济投资493.1亿元,占68.8%,增长39.3%;基本建设投资258.9亿元,占36.1%,增长52.1%;第三产业投资477.7亿元,占59.1%,增长66.7%。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私营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及港澳台经济零售额分别增长12.8%、39.3%和23.5%。居民消费呈现新热点。全年汽车零售量(下同)比上年增长36.8%,移动电话增长45.4%,摄像机增长1倍,数码照相机增长3.7倍,家用空调器增长27.7%,微型计算机增长74.5%。城市商贸功能进一步完善。新建各类便民连锁店267个和社区大型综合超市6个,新型业态市场份额超过35%。伊藤忠、东方海外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进驻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2.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9.4%。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63家,增长10.6%,其中总投资额超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有152项,增长28.8%。盈利额超500万元的外商投资企业185家,比上年增加28家。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194.3亿美元,增长25%。其中,出口101.5亿美元,增长22.5%;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6.1%和18.2%。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827项,完成营业额2.42亿美元,增长25.8%。
【金融市场】
2004年,大连市金融业整体运行状况良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年末余额2935.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1453.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6.5%和10.9%;本外币贷款年末余额2299.75亿元,比年初增长12.8%。全市8家外资银行中,有7家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6家已正式开办),3家获准开办全面外币业务。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建设开始启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培训基地落户大连。全市保险深度(即保费额占GDP比例)为2.65%,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额)达到926.99元/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9倍,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保险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交期货合约1.8亿手,比上年增长17%,占全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58%;成交额5.1万亿元,增长27.8%,占全国期货总成交额的35%。全市证券交易额859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大连汉枫公司继2003年6月在加拿大温哥华证券交易所借壳上市后,2004年9月又获准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大连华信信托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增长51%;实现利润6006万元;吸收信托资金32亿元。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04年,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启动。沿海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1.45亿吨,旅客吞吐量614.7万人次(不含麓岛运输),分别比上年增长15.2%和19.6%;集装箱吞吐量221.1万标箱,增长32.4%;空港实现旅客吞吐量461.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7万吨,分别增长34.9%和23.6%。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提前建成投产,新增港口通过能力3300万吨。大窑湾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保税区汽车码头、大连湾通用杂货泊位等工程进展顺利。保税区5平方公里填海造地工程全面完成。航运交易市场投入使用,口岸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区港联动”封关设施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第二个“区港联动”试点地区,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的辐射力和港口的国际竞争力。本市分别与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长荣集团、美国罗宾逊物流有限公司及沈阳铁路局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口岸集疏运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烟大铁路轮渡开工建设,金窑铁路复线已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全年新增国际集装箱班轮干线2条、国际航空线3条,航运中心辐射领域不断扩大。
【“四个基地”建设】
2004年,大连市“四个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石化工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大石化2000万吨炼油、西太平洋150万吨加氢裂化扩能改造、齐化6万吨聚碳酸酯等项目开工建设,百万吨乙烯项目已列入国家布局;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大连被确定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建设进展顺利,有5家世界500强公司和一批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入驻,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出口2亿美元,分别增长56%和67%,路美芯片项目建成投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开局良好,数控功能部件及加工中心、石化通用设备、隧道掘进机、汽车发动机和电站部件等一批大项目在基地落定;船舶制造基地实施了新一轮调整改造,造船重工30万吨大型船坞已建成,新船重工270万吨造船项目基本完成,造船及配套能力大幅提高,中远船务总部迁入大连并扩建修船基地。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支持,在国家批准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债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中,有57个项目开工建设,4个项目竣工投产。冰山三洋工业园、金州机车出口基地、瓦房店装备制造工业园、普兰店仪表电子工业园、庄河花园口工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基础设施建设】
2004年,全市完成城市建设项目167项,总投资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引英入连”二期工程提前竣工通水;泰山热电厂工程和周水子国际机场扩建项目进展顺利;分别完成城市自来水管网、排水管网和煤气管网建设改造56.7公里、25公里和63公里;完成周水子河综合治理工程;老虎滩、泉水、凌水和马栏河二期等4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快轨三号线香炉礁至火车站工程竣工,沈大高速公路后盐立交桥建成通车;西部大通道、友谊街立交桥已开工建设;建成荣盛街、一二九街、成仁街、和平广场等地下通道,新建人行天桥4座;完成50万平方米街巷路维修任务,改造摸黑路324条。改善城市交通项目获国家建设部“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园林绿化新增绿地115万平方米,植树134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2%。新建游园广场25处,新建公园4处。
【社会保障】
2004年末,大连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0.1万人,征缴保险费4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25.1%。47.6万名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99.9%的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失业保险参保85.7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3.96亿元,增长12.1%。医疗保险参保173.2万人,增长14.4%。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万多名镇改街企业职工和农转非人员参保。年末,城市(镇)低保对象8.74万人,保障面3.1%,全年累计救助104.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9803.2万元,增长25.3%。巩固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322万元,低保对象2.47万人,保障面0.9%。
【社会事业】
2004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3.4%。有18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第一家入驻光电子产业园的路美科技芯片公司正式投产。有5家企业被科技部列为首批“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单位。在光电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建立5家研发中心,数控技术、涂料和动物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永磁补偿式悬浮技术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金州区、普兰店市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科技工作示范区(市)。张玉奎、李灿、衣宝廉、桑风亭4名科技工作者新当选国家两院院士。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1.2%。小学适龄儿童及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4%和99%。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上年增长16.8%;有2.46万名高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高考录取率91.5%。在连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含高职)在校生增长15.7%,博士、硕士研究生增长22.8%。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及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在校生增长41.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3.9万科次,有4226人年内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职业技术、文化培训机构1084个,结业人数45.3万人,在学人数50.6万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3%、98.3%和95.3%,均比上年有所提高。文化事业繁荣活跃。第十六届大连国际服装节开幕式广场艺术晚会等多项大型活动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在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中,大连市获各类奖项9个;在“金狮奖”第六届全国杂技比赛中,大连杂剧团有2个节目分别获得“金狮奖”和“铜狮奖”;在第十三届全国“群星奖”比赛中,获“群星奖”2个。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4.63张、医生2.56人,人均期望寿命76.66岁。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90.81%和90.5%,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城区人口全覆盖,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巩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22%,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7.4%,分别比上年提高2个和3个百分点。市新传染病院建设项目、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工程、市中医院专科病治疗中心土建工程、市皮肤病医院综合楼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省运会年度比赛中,全市共获奖牌236枚,其中金牌122枚。实德女足获得超级联赛第三名,铁路足球队获得全国U-15比赛冠军。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空气中4项污染物均值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API)Ⅰ级(优)天数75天、Ⅱ级(良)天数275天。近岸海域水质污染得到控制,市区南部沿海、大窑湾、小窑湾、营城子湾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地表水水质基本保持稳定。城市交通噪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积极推进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区、生态示范乡镇建设工作,红旗镇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