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概况】
辽阳位于辽东半岛中部,南界钢都鞍山,北依省会沈阳,东临煤铁之城本溪,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全市总面积4743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182.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71.6万人,辖1县、1市(县级)、5区。辽阳水质上乘、土质肥沃,是国家、省商品粮基地和瘦肉型猪、淡水鱼养殖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是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工业基础良好。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现代工业,包括冶金、麻纺、纺织、炸药等,目前已初步形成化工、化纤、塑料3行业、冶金和有色金属加工业、装备制造及其零部件配套业和农产品加工业4大支柱产业,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明星企业和国家、省名优产品。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石油化纤生产基地,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是国家特大型企业;忠旺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铝塑异型材和亚洲最大的塑料编织袋生产企业;辽阳化学厂是全国生产五硫化二磷的最大企业;辽阳造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台造纸机诞生的摇篮,中国造纸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三大造纸机械厂家之一;辽阳瑞兴化工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二硫化碳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抗氧剂生产企业;辽阳华兴化学品有限公司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表面活性剂专业生产厂家;辽阳铜业集团采用世界先进工艺生产替代进口产品,两年内将建成全国最大的铜合金加工企业;辽阳弓矿公司新上两期铁矿球团生产线,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球团矿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城乡贸易繁荣,全市形成大中小相结合、批发零售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大型专业市场150处。佟二堡皮装大市场是与浙江海宁、河北辛集齐名的全国三大皮装市场之一。旅游业方兴未艾。以东京城、汉墓群壁画、广佑寺等为依托的文物古迹游和以弓长岭、核伙沟等旅游风景区为重点的生态风光游知名度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辽阳交通便利,长(春)大(连)铁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辽(阳)本(溪)铁路横跨东西。
【经济发展综述】
200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58.9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54.8∶33.6。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亿元,增长12.7%。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1万公顷,增加4000公顷,增长2.8%。粮食总产量86.6万吨,增加13万吨,增长17.6%。每公顷单产6525公斤,是近些年来单产最高的年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保持良好水平。完成销售产值406.9亿元,增长28.2%。工业产品产销率99.6%,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实现销售收入399.8亿元,增长22.6%;利税39.1亿元,增加13亿元;利润总额20.1亿元,增加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3亿元,增长39.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6.2亿元,增长49.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0.6亿元,增长24.4%;更新改造投资27亿元,增长63.1%;房地产开发投资6.7亿元,增长50.3%;其他投资11.9亿元,增长79%。建筑业稳步发展。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17个,建筑业总产值96.4亿元,增长33.7%。房地产开发投资6.7亿元,增长50.3%。商品房施工面积91.4万平方米,增长17.3%;商品房竣工面积52.9万平方米,下降2.2%;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45.3万平方米,增长0.1%。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亿元,增长14.6%。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外贸企业出口创汇1.32亿美元,增长59.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81万美元,增长14.4%。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增长34.5%。邮政通信业务总量11.4亿元,增长17.5%。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45万户,增长2.3%;移动电话用户41.5万户,增长11.6%。市场价格继续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5%。财政、税收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亿元,增长21.5%。实现全口径地区各项税收收入39.3亿元,增长53.2%。其中,国税收入20.7亿元,增长31.6%;地税收入18.5亿元,增长8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4亿元,增长13.9%。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6.6亿元,比年初增加40.8亿元,增长15.4%,其中储蓄存款235.1亿元,增加22.5亿元,增长10.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4.9亿元,增加10亿元,增长4.8%。货币投放继续增加。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55.7亿元,增长31.1%;现金支出1103.5亿元,增长29.7%。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47.8亿元,同比多投入2.6亿元。年末在岗职工18万人,增长8.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9万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7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增长9.7%。
【城市建设】
城市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2004年末,全市完成护城河改造、汤河水库水源二期城市供水管网、中心区污水治理、中心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二期、广佑寺复建、窦双树热源中心、城市路网改造、太子河右岸防洪大堤整治等工程。全市拥有各级公路143条,公路总里程1856公里。其中,国道1条、52公里;省道6条、335公里。城市交通综合能力整体提高。城市道路总长度481.5公里,比上年增加6.92公里;城市公共汽车运营车数374辆,增加62辆;城市出租汽车2600辆。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供电能力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89.5万立方米,供水总量1.63亿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666万立方米,增加81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4万吨,减少2475吨;供热能力947兆瓦,供热总量608万吉焦,供热面积1268万平方米;实际用电量60.5亿千瓦小时,增长7.5%。城市建成区绿化水平又有新发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829公顷,增加129.8公顷;园林绿地面积2571公顷,增加129.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507.7公顷,增加76.1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7.09平方米,增加1.06平方米。
【广佑寺复建落成庆典】
2004年6月21日,广佑寺复建落成庆典暨辽阳首届佛教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这是辽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也是辽阳在新世纪之初充分展示古城文化底蕴和新世纪蓬勃发展的景象、加快振兴步伐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广佑寺始建于东汉,兴盛于唐,毁于日俄战争,具有千年历史,曾是襄平古城之盛景。2002年辽阳复建广佑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一座以辽代建筑风格为基调,融明清建筑之精华,雄浑典雅,气势恢弘的广佑寺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辽阳以及东北地区人文景观的新亮点。旅游节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经贸洽谈、旅游招商、第二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借广佑寺复建落成庆典之机,宣传辽阳、推介辽阳、多角度展示辽阳,全方位加强与海内外朋友的合资合作,努力搭建一个“让世界了解辽阳,让辽阳走向世界”的交流平台,从而进一步提高辽阳的知名度,为振兴辽阳老工业基地创造良好的开放环境。国家、省、兄弟市有关领导、外国驻华使节、知名学者、文化名人、海内外知名客商等1000多贵宾和辽阳市人民一起参加了开幕式。旅游节取得圆满成功。“2004中国·辽阳经贸洽谈会”共签订合资、独资合同、协议、意向合同等外资项目34项,合同外资1.4亿美元。引进域外资金项目27项,引进域外资金8亿元。20个重点项目与企业现场“牵手”。
【护城河改造】
辽阳护城河始建于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东起太子河闸口,西至沈大公路,总长12.7万米,从辽阳城区穿城而过,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曾先后被称为“主脉河”、“风水河”和“龙河”,两岸散落着众多历史文物、遗迹和遗址,是辽阳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旅游开发价值。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的发展,护城河沿岸渐渐布满民居、企业厂房、商贸市场。民居中以低矮危旧民宅居多,生活垃圾随意沿岸堆放,不仅严重污染护城河水,而且严重影响两岸观瞻,损害辽阳古城形象。为进一步提高辽阳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市政府顺应民意,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对护城河进行全面改造。工程于2004年1月1日动工,至10月14日一期和二期工程全部竣工。工程投资1.4亿元,河底清淤量11万立方米,河道分段拓宽为16米、18米、20米,护砌工作量3.56万立方米,动迁居民2000多户,铺草坪10.6万平方米,修甬路4000米。改造后的护城河全长8888米,两岸全部砌有大理石护栏,以护城河为主体,结合两岸绿化工程形成襄渠公园。公园由5个景区组成:第一景区从铁西桥至胜利桥。景区内现代交通与远古河水派生出宜人的绿化空间。第二个景区从胜利桥至中华桥。景区内以白塔为中心,以广佑寺建筑为特色,集旅游、观赏、文化于一体,综合反映古城悠久文化的古典园林。第三景区从中华桥至新运桥。景区内以现代化风格为主,通过花架、坐椅及体育器材设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锻炼空间的襄渠园。在关帝庙一带建成以关帝庙为题材的武庙游园。第四景区从新运桥至小南门桥。景区内建成古典风格游园:泰和园、新华园,园内建有人工岛、石拱桥、曲桥、假山、仿古凉亭、古典长廊和景观墙。第五景区从小南门桥至渠首。现在的护城河成为集旅游、休闲、灌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河,它宛如一条秀美的“绿色项链”镶嵌在城市中心,沿岸亭台阁榭,仪态万千;小桥流水,令人留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