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葫芦岛市

时间:2012-05-23 16:26   来源:辽宁省政府网

  【自然概况】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沿海,是东北地区进入关内的重要门户。东与锦州为临,西与山海关毗连,南临渤海湾,北与朝阳市接壤。坐标位于东经119º12′47″~121°02′,北纬39º59′~41º12′之间,中心地理方位是东经120º38′、北纬40º56′。南北垂直最大跨度约133公里,东西垂直最大跨度约150公里。土地总面积1.04万平方公里,耕地22.4万公顷。辖3区、2县、1市。总人口27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5万人。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暑,雨热同期。境内有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京哈铁路和秦沈电气化铁路4条交通大动脉,海上运输主要有葫芦岛港和绥中港。海岸线长237公里,近海海域盛产海产品。西部山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钼、锌、金、石灰石等储量较大。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达40余处,著名的有兴城古城、九门口水上长城、碣石遗址等。沿海多浴场,较大者6处,其中兴城、龙湾、芷锚湾等处水碧沙白,为旅游避暑良好去处。

  【经济发展综述】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18.5%;第二产业增加值148.4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1.08万元,比上年增长21.7%。三次产业拉动生产总值增长分别为2.6%、9.6%、5.8%。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比上年上涨3.3%。劳动就业平稳发展。年末单位从业人员23.5万人,在岗职工人数22.7万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6.8亿元,增长8.6%。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实现就业、再就业6.1万人,其中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个;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7万人;筹集再就业扶持资金4000万元。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率达10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9%。

  【第一产业】

  种植业喜获丰收。由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府促进农民增收和鼓励农民种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种植业结构和产业化调整步伐,伴之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农村种植业呈现喜人局面。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种植业产值28.5亿元,增长25.4%。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3万公顷,增长6.8%;总产量109万吨,增长47.7%;粮食作物单产6683公斤/公顷,增长38.3%。在分品种粮食作物产品产量中,稻谷产量4.4万吨,增长41.3%;小麦产量3000吨,下降11%;玉米产量80.6万吨,增长75.9%;高粱产量8万吨,增长27.2%;马铃薯产量6.7万吨,下降18.3%;花生产量4.3万吨,下降28.6%。蔬菜总产量186.5万吨,增长11.9%。水果总产量54.4万吨,增长9.4%。其中,苹果产量24.8万吨,增长11.2%;梨产量21.8万吨,增长11.2%。林业生产稳步运行,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年内完成造林面积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牧业总产值30.8亿元,增长16.3%。肉蛋奶总产量44.1万吨,增长9%。其中,肉产量25.9万吨,增长5.9%;蛋产量16.7万吨,增长10%;奶产量1.5万吨,增长89.1%。渔业生产平稳运行。全年完成渔业总产值14.4亿元,增长13.1%。水产品产量34.1万吨,增长5.3%。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2万公顷,产品产量14.7万吨,增长13.1%;内陆水产养殖面积5000公顷,产品产量1.5万吨,与上年持平。从渔业产品种类上看,海洋捕捞鱼类7万吨,贝类1.6万吨,内陆养殖鱼类1.5万吨。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工业数据均为此口径)完成工业总产值394亿元,增长36.8%,实现增加值90.1亿元,增长14.9%。新产品、出口导向型产品不断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62.3亿元,增长6.2%。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在重点考核的产品中,较上年同期增产的有:原煤产量485.3万吨,发电量106.3亿千瓦时,原油加工量613.7万吨,硫酸(折100%)56.6万吨,烧碱33.7万吨,水泥149.4万吨,民用钢质船舶43.3万综合吨,成品钢材14.4万吨,锌产量2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6%、9.7%、14.8%、1.9%、6.8%、5.8%、72.4%、18.3%和6.4%。工业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17.1亿元,增长55.1%;实现利税总额25.8亿元,增长78.7%;实现利润总额4.3亿元,同比扭亏增盈6.4亿元;资产负债率68.9%,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9.1%,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增长19%;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增长31%。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6.3亿元,增长31%;更新改造投资18亿元,增长115.3%;房地产开发投资14.6亿元,下降27.7%;其他投资1.8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第一产业投资0.7亿元,比上年增长89.3%;第二产业投资23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投资36.8亿元,增长24.4%。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1.8亿元,增长2.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6.2亿元,安装工程产值4.3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4.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0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83871元/人。

  【第三产业】

  公路交通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亿元,新增公路141公里,公路总里程3142.8公里,公路密度31.6公里/平方公里。新增二级以上公路37.6公里,完成路基改造643.9公里,铺设黑色路面632.1公里,修建桥梁3490.6米/138座,完成村通油路590公里,公路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级品率75%。通油路的乡达100%,通油路的行政村63%。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客运车辆5249辆。全年公路客运量4095万人,客运周转量15.2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348万吨,货运周转量18.8亿吨公里。港口航运业逐步发展,货物吞吐量500.8万吨,增长17.2%。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通信邮政业务收入8.4亿元,增长5.1%。

  商品交易市场较快发展,消费品零售额不断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5亿元,增长13.9%。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0.5亿元,增长13.2%;餐饮业零售额9亿元,增长21.1%。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8.9亿美元,增长128.2%。其中,出口总额6.7亿美元,增长175.1%;进口总额2.2亿美元,增长52.5%。全年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值45.2亿元,增长37.3%。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7亿元,增长24.7%;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4.7亿元,增长14.9%。地方财政支出30.2亿元,增长17.3%;一般预算支出28.8亿元,增长14.5%。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4.4亿元,比年初增长16.6%,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40.3亿元,比年初增长15.1%。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1亿元,比年初增长5.5%。保险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1亿元,增长27.3%。处理保险赔(给)付额1.7亿元,增长24.9%。

  旅游业稳步发展。作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葫芦岛市旅游文化品位与档次不断提升。全年旅游总收入18.4亿元,比上年增长37.3%。接待国内游客400万人次,增长31.8%;接待入境旅游者2.1万人次,增长23.5%;创汇560万美元,增长18.1%。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4年市政府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有40项成果获奖,其中科学技术特别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39项,受奖科技人员296人。在获奖科技成果中,技术水平除1项为省内先进水平外,其他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科研项目引导、创造新增产值1.6亿元,新增利税2000万元,农业增收2.9亿元,节创汇1470万美元。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206所,在校学生40万人。2004年高考总升学率93%,高于全省平均升学率1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以上录取人数5123人,升学率54.2%。全市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2.57%,比省定标准下降0.18个百分点。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6个,艺术馆1个,图书馆7个,电影院3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6.46%,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5.38%。

  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增强,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有医院、卫生院223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万张,其中医院病床位6000张。卫生技术人员1.2万人,其中医生4000人。全年在全省少年田径、游泳、篮球、乒乓球等10个项目比赛中,获5枚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整体功能进一步优化。实施老城区改造民心工程,对城区主次干道、街巷土路、上下水等诸多项目进行改造修建,方便了群众,提升了城市功能。连山、龙港、兴城“三位一体”大城区框架的形成,体育休闲广场等7个城市广场的落成使用,龙湾海滨等美化亮化工程的启动,宏运、民安2条步行商业街的投付使用,使得城市面貌一新。年内城区完成植树32.36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6.7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91平方米。市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0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0.7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在33%以上。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加强。全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指标达标率上升到80%以上,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次上升到第5位。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下降到1.10,达标率上升到85%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天数为332天,为全年总天数90.7%,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海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岸海域水质连续3年全部达标。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区管理,已建立9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年内实施7项循环经济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创经济效益8000万元。

  【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户数89.5万户,总人口273万人,比上年增长5.59‰,其中非农业人口80.5万人,占总人口的29.5%。全年人口出生率9.74‰,人口死亡率5.16‰,人口自然增长率4.58‰,计划生育率99.74%。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1元,增长10%;城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1.9%。农民人均纯收入3052元,增长18.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3.2%。年末城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1平方米,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7.1平方米,增长3.8%。

  (刘双元)

  葫芦岛市

  【自然概况】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沿海,是东北地区进入关内的重要门户。东与锦州为临,西与山海关毗连,南临渤海湾,北与朝阳市接壤。坐标位于东经119º12′47″~121°02′,北纬39º59′~41º12′之间,中心地理方位是东经120º38′、北纬40º56′。南北垂直最大跨度约133公里,东西垂直最大跨度约150公里。土地总面积1.04万平方公里,耕地22.4万公顷。辖3区、2县、1市。总人口27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5万人。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暑,雨热同期。境内有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京哈铁路和秦沈电气化铁路4条交通大动脉,海上运输主要有葫芦岛港和绥中港。海岸线长237公里,近海海域盛产海产品。西部山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钼、锌、金、石灰石等储量较大。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达40余处,著名的有兴城古城、九门口水上长城、碣石遗址等。沿海多浴场,较大者6处,其中兴城、龙湾、芷锚湾等处水碧沙白,为旅游避暑良好去处。

  【经济发展综述】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18.5%;第二产业增加值148.4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1.08万元,比上年增长21.7%。三次产业拉动生产总值增长分别为2.6%、9.6%、5.8%。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比上年上涨3.3%。劳动就业平稳发展。年末单位从业人员23.5万人,在岗职工人数22.7万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6.8亿元,增长8.6%。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实现就业、再就业6.1万人,其中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个;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7万人;筹集再就业扶持资金4000万元。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率达10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9%。

  【第一产业】

  种植业喜获丰收。由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府促进农民增收和鼓励农民种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种植业结构和产业化调整步伐,伴之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农村种植业呈现喜人局面。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种植业产值28.5亿元,增长25.4%。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3万公顷,增长6.8%;总产量109万吨,增长47.7%;粮食作物单产6683公斤/公顷,增长38.3%。在分品种粮食作物产品产量中,稻谷产量4.4万吨,增长41.3%;小麦产量3000吨,下降11%;玉米产量80.6万吨,增长75.9%;高粱产量8万吨,增长27.2%;马铃薯产量6.7万吨,下降18.3%;花生产量4.3万吨,下降28.6%。蔬菜总产量186.5万吨,增长11.9%。水果总产量54.4万吨,增长9.4%。其中,苹果产量24.8万吨,增长11.2%;梨产量21.8万吨,增长11.2%。林业生产稳步运行,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年内完成造林面积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牧业总产值30.8亿元,增长16.3%。肉蛋奶总产量44.1万吨,增长9%。其中,肉产量25.9万吨,增长5.9%;蛋产量16.7万吨,增长10%;奶产量1.5万吨,增长89.1%。渔业生产平稳运行。全年完成渔业总产值14.4亿元,增长13.1%。水产品产量34.1万吨,增长5.3%。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2万公顷,产品产量14.7万吨,增长13.1%;内陆水产养殖面积5000公顷,产品产量1.5万吨,与上年持平。从渔业产品种类上看,海洋捕捞鱼类7万吨,贝类1.6万吨,内陆养殖鱼类1.5万吨。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工业数据均为此口径)完成工业总产值394亿元,增长36.8%,实现增加值90.1亿元,增长14.9%。新产品、出口导向型产品不断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62.3亿元,增长6.2%。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在重点考核的产品中,较上年同期增产的有:原煤产量485.3万吨,发电量106.3亿千瓦时,原油加工量613.7万吨,硫酸(折100%)56.6万吨,烧碱33.7万吨,水泥149.4万吨,民用钢质船舶43.3万综合吨,成品钢材14.4万吨,锌产量2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6%、9.7%、14.8%、1.9%、6.8%、5.8%、72.4%、18.3%和6.4%。工业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17.1亿元,增长55.1%;实现利税总额25.8亿元,增长78.7%;实现利润总额4.3亿元,同比扭亏增盈6.4亿元;资产负债率68.9%,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9.1%,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增长19%;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增长31%。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6.3亿元,增长31%;更新改造投资18亿元,增长115.3%;房地产开发投资14.6亿元,下降27.7%;其他投资1.8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第一产业投资0.7亿元,比上年增长89.3%;第二产业投资23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投资36.8亿元,增长24.4%。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1.8亿元,增长2.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6.2亿元,安装工程产值4.3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4.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0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83871元/人。

  【第三产业】

  公路交通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亿元,新增公路141公里,公路总里程3142.8公里,公路密度31.6公里/平方公里。新增二级以上公路37.6公里,完成路基改造643.9公里,铺设黑色路面632.1公里,修建桥梁3490.6米/138座,完成村通油路590公里,公路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级品率75%。通油路的乡达100%,通油路的行政村63%。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客运车辆5249辆。全年公路客运量4095万人,客运周转量15.2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348万吨,货运周转量18.8亿吨公里。港口航运业逐步发展,货物吞吐量500.8万吨,增长17.2%。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通信邮政业务收入8.4亿元,增长5.1%。

  商品交易市场较快发展,消费品零售额不断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5亿元,增长13.9%。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0.5亿元,增长13.2%;餐饮业零售额9亿元,增长21.1%。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8.9亿美元,增长128.2%。其中,出口总额6.7亿美元,增长175.1%;进口总额2.2亿美元,增长52.5%。全年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值45.2亿元,增长37.3%。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7亿元,增长24.7%;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4.7亿元,增长14.9%。地方财政支出30.2亿元,增长17.3%;一般预算支出28.8亿元,增长14.5%。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4.4亿元,比年初增长16.6%,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40.3亿元,比年初增长15.1%。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1亿元,比年初增长5.5%。保险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1亿元,增长27.3%。处理保险赔(给)付额1.7亿元,增长24.9%。

  旅游业稳步发展。作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葫芦岛市旅游文化品位与档次不断提升。全年旅游总收入18.4亿元,比上年增长37.3%。接待国内游客400万人次,增长31.8%;接待入境旅游者2.1万人次,增长23.5%;创汇560万美元,增长18.1%。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4年市政府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有40项成果获奖,其中科学技术特别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39项,受奖科技人员296人。在获奖科技成果中,技术水平除1项为省内先进水平外,其他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科研项目引导、创造新增产值1.6亿元,新增利税2000万元,农业增收2.9亿元,节创汇1470万美元。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206所,在校学生40万人。2004年高考总升学率93%,高于全省平均升学率1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以上录取人数5123人,升学率54.2%。全市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2.57%,比省定标准下降0.18个百分点。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6个,艺术馆1个,图书馆7个,电影院3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6.46%,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5.38%。

  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增强,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有医院、卫生院223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万张,其中医院病床位6000张。卫生技术人员1.2万人,其中医生4000人。全年在全省少年田径、游泳、篮球、乒乓球等10个项目比赛中,获5枚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整体功能进一步优化。实施老城区改造民心工程,对城区主次干道、街巷土路、上下水等诸多项目进行改造修建,方便了群众,提升了城市功能。连山、龙港、兴城“三位一体”大城区框架的形成,体育休闲广场等7个城市广场的落成使用,龙湾海滨等美化亮化工程的启动,宏运、民安2条步行商业街的投付使用,使得城市面貌一新。年内城区完成植树32.36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6.7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91平方米。市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0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0.7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在33%以上。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加强。全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指标达标率上升到80%以上,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次上升到第5位。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下降到1.10,达标率上升到85%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天数为332天,为全年总天数90.7%,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海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岸海域水质连续3年全部达标。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区管理,已建立9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年内实施7项循环经济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创经济效益8000万元。

  【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户数89.5万户,总人口273万人,比上年增长5.59‰,其中非农业人口80.5万人,占总人口的29.5%。全年人口出生率9.74‰,人口死亡率5.16‰,人口自然增长率4.58‰,计划生育率99.74%。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1元,增长10%;城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1.9%。农民人均纯收入3052元,增长18.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3.2%。年末城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1平方米,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7.1平方米,增长3.8%。

  (刘双元)
编辑:王文英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