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经济发展

时间:2012-09-04 11:20   来源: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二〇一〇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 “乘势而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为着力点,大力实施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双提升”战略,全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84.19亿元,增长17.5%,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比全省增幅高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2.06亿元,增长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71.05亿元,增长2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1.08亿元,增长10.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8%。人均GDP达到17564元,比上年增长15.3%。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5.1:40.8:34.1调整为21.9:47.3:30.8。“十一五”时期,凉山地区生产总值从全省第8位上升到第7位,年均增长15.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地区。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17.08亿元,增长21.8%。其中,一产业增加值58.97亿元,增长4.3%;二产业增加值239.73亿元,增长31.5%;三产业增加值118.38亿元,增长13.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3%。

  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2.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4.1%。居民生活消费八大分类指数呈“六升二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7.4%,居住类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衣着类下降2.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4%。

  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攀升。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指数上涨23.76%,其中:轻工业产品上涨11.03%,重工业上涨26.14%。

  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深入落实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机制,大力实施“八大扶贫工程”,开展州内县市对口帮扶活动,基本完成“三房”改造任务。全年各级各类扶贫资金投入4.95亿元,增长12.9%,其中:省下达我州扶贫资金1.22亿元。

  二、农业

  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主线,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加强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2.79亿元,增长4.5%。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经济作物增产增效。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26万公顷,增加1.42万公顷,增长2.9%,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70.2%;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19.04万吨,增长2.7%,平均亩产290.5公斤。主要经济作物中,烤烟产量12.75万吨,减少5.0%;蔬菜产量199.16万吨,增长10.2%;园林水果产量78.74万吨,增长10.6%。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巩固和扩大以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果,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94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包括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507公顷,年末全州森林覆盖率达42.38%。森林保护工作继续巩固,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15‰以下,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100%。

  畜牧业发展加快,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出栏肉猪614.70万头,增长3.6%;羊出栏424.79万只,增长5.1%;牛出栏44.77万头,增长4.9%;家禽出栏2560.82万只,增长5.2%。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6.09万吨,增长4.2%,其中猪肉产量47.75万吨,增长3.8%;羊肉产量8.62万吨,增长4.7%;牛肉产量5.27万吨,增长5.0%;家禽肉产量4.2万吨,增长6.8%;牛奶产量3.99万吨,增长1.6%;蚕茧产量2.06万吨,增长7.9%;水产品产量2.94万吨,增长5.8%。实现畜牧业产值124.48亿元,增长5.04%,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44.02%。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42万公顷,年末累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89万公顷,新增0.35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3.83万吨,增长2.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12.05万千瓦小时,增长14.8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推进“工业凉山”战略。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90.45亿元,增长2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26个,比上年新增52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0%,销售产值增长52.2%。

  支柱产业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21.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7.5%,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增长10.4%,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增长41.6%,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5%。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产量5194万吨,增长35.6%;铜选矿金属量5.87万吨,增长5.6%;铅选矿金属量19.12万吨,增长35.8%;锌选矿金属量26.58万吨,增长36.3%;生铁产量104万吨,增长2.5%;成品钢材产量120.47万吨,增长0.5%;水泥产量536.33万吨,增长27.6%;农用化肥19.3万吨,增长32.6%;发电量97.75亿千瓦小时,增长31.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8.7亿元,增长50.12%;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64.6亿元,增长67.03%;利税总额为121.7亿元,增长60.89%;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38.9%,比上年上升51.1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1.88%,比上年提高3.5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38次,比上年提高0.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1.83%,提高1.2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1.03万元/人,增加6.83万元/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5.96%,比上年下降5.63个百分点;亏损额2.25亿元,下降52.05%;产销率97.8%,下降0.2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0.60亿元,增长46.2%。全州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30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06亿元,增长59.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3.4万平方米,增长1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以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项目为重点,增强投资拉动。年末全州施工项目达到1531个,比上年增加67个,增长4.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6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3%。

  在投资构成中,第一产业投资23.3亿元,增长19.5%,第二产业投资459.9亿元,增长31.0%,第三产业投资177.3亿元,增长29.8%。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78.7亿元,增长21.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9.7亿元,增长54.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5亿元,增长111.6%;其他投资完成19.9亿元,增长44.5%。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加快,瀑布沟水电站、深溪沟水电站陆续投产发电,会理昆鹏铜业10万吨阳极铜、西昌瑞康6万吨金红石钛白粉、西昌烟厂30万大箱技改等项目竣工投产;溪洛渡、锦屏一二级水电站,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江铜冕宁稀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雷波200万吨磷铵等项目加快推进;官地水电站、重钢集团太和铁矿技改扩能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基建和更新改造项目建成投产率达到73.81%,比上年上升1.41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327.8亿元,增长47.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9.63%,比上年上升5.93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在国家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的政策效应下,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批发业零售额8.1亿元,增长20.8%;零售业零售额196.2亿元,增长18.0%;住宿业零售额3.4亿元,增长19.8%;餐饮业零售额37.2亿元,增长23.0%。

  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零售额为185.9亿元,增长19.8%;农村市场零售额为59.0亿元,增长16.1%。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经济零售额14.9亿元,增长15.4%。非国有经济零售额230.0亿元,增长19.1%,其中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181.5亿元,增长17.2%。

  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销售总额392.4亿元,增长28.6%,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79.2亿元,增长38.6%;零售也零售额213.2亿元,增长21.2%。

  深入实施资源聚合型和精品带动型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772.69万人次,增长18.1%;旅游总收入64.74亿元,增长23.9%;旅游外汇收入74.7万美元,增长12.3倍。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广泛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务实推进成凉、攀凉区域合作,启动昆凉区域合作,促进厅州、局州紧密合作,不断拓宽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3个,比上年增加71个,其中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4个;协议引进资金443.0亿元,增长229.2%;实际到位资金273.56亿元,增长39.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个,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7亿元。

  全年出口创汇3792万美元,增长27.34%。

  七、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泸雅高速公路凉山段全线通车,会攀路改造完成,建成一批通乡通村公路。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63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481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528967万吨公里,增长21.6%,旅客周转量295553万人公里,增长20.1%。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全州邮电通讯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95亿元,增长9.3%。通讯企业当年新增光纤5840皮长公里,年末光缆总长度达到42938皮长公里,增长24.8%;新增长途业务线路1633路,累计达到11069路;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395.24万门,增长44.1%。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15.43万户,增长39.5%;公网电话用户达245.52万户,增长19.9%;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2.31万户,下降3.5%,移动电话用户203.20万户,增长26.2%。全州电话普及率达到51.58%,比上年提高7.72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90.85亿元,增长2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69亿元,增长28.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0.81亿元,增长19.1%。

  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9.04亿元,增长19.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89.99亿元,增长18.4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45.31亿元,比上年净增86.77亿元,增长33.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9.88亿元,增长29.8%;中长期贷款余额236.56亿元,增长38.9%。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127.25亿元,增长15.24%;现金支出1155.44亿元,增长15.35%;现金净回笼28.19亿元,增长19.76%。

  年末全州证券经营机构2个,全年证券交易量290.54亿元,下降20.8%,日均交易量12006万元。

  保险业稳步增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9.34亿元,增长7.98%;其中财产保险保险费收入4.85亿元,增长11.24%;人寿保险保险费收入4.49亿元,增长4.67%。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金额3.23亿元,增长4.53%,其中财产保险赔款金额2.30亿元,增长3.14%,人寿保险赔款金额0.90亿元,增长4.6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积极推进。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政策,“两基”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实施彝区免费职教计划和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组建凉山州职业技术学校,职教攻坚初见成效。年末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005所,在校学生数83.88万人,比上年增加0.7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6.40万人,比上年增加2.83万人;教职工人数4.34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86万人,比上年增加0.18万人。

  义务教育成效显著。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书本费和学杂费的学生74.26万人,享受国家生活补助的寄宿制学生21.5万人。年末全州小学学校数1773所,在校学生54.8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05%,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95.78%,分别比上年上升1.30个和0.71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4.79%,下降0.44个百分点。普通中学208所,在校学生25.0万人,增加1.58万人,增长6.73%。

  职业教育不断加强。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11249人,职业中学15所,在校学生1.55万人;技校3所,在校学生602人。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西昌学院本年度招生4099人,在校学生1371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799人,毕业生2902人。

  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全州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8038人,毕业3432人;参加全国统一自学考试的人数22983人。

  科技研究和应用能力增强。州级部门直属科研单位6个,州级各部门全年共承担科研项目7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部级项目12个,列入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获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评选州级重大科技成果奖63项。

  十、文化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11个,藏书量63.12万册,文化馆18个,乡镇文化站610个,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机构15个。

  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凉山民族艺术节,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三下乡”活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社区文化”活动稳步推进。全年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72场次,观众人数达70万人次;农村电影放映46216场次,电影观众724万人次,翻译民族语影片40部。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加强。全州共有卫星地面接收站25.82万座(含村村通工程小锅盖),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5.33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0.0%,广播人口覆盖率81.16%。

  新闻出版事业持续发展。全州出版地方报纸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2967万份;出版地方杂志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6800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推进,参合农民365.79万人,参合率达90.91%。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1040个,病床位1237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509人,其中:医生5609人,护师护士4047人。在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个,卫生技术人员805人;妇幼保健机构18个,卫生技术人员441人;乡镇卫生院638个,卫生技术人员373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运动,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场15次;参加国家、省级运动会17次,获得比赛金牌60枚;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州业余体校在校学生达到2853人。

  十一、人口

  据公安人口统计,全州年末户籍人口478.94万人,增长1.25%。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53.26万人,增长2.34%,占总人口的52.88%;彝族人口为236.63万人,增长2.41%,占总人口的49.41%。全年出生人口6.12万人,出生率为12.86‰,下降1.0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30万人,死亡率为6.94‰,上升1.61个千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9元,增长13.4%,人均消费支出10737元,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4565元,比上年净增605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现金支出4376元,增长9.6%。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稳定增长。全州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351.04亿元,增长22.9%,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261.03亿元,增长20.4%;农村居民储蓄余额90.01亿元,增长31.0%。

  社会保障就业事业进一步推进。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9.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9.0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24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427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2247人,登记失业率4.12%。

  社会福利与救助力度加大。最低生活保障面扩大,城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8.06万人,增加0.27万人,发放保障金1.45亿元,增长8.3%;农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38.44万人,增加0.19万人,发放保障金2.70亿元,增长28.8%;全年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128.66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2万人,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161人。全州共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67个,床位数6762张,收养人数5846人。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凉山州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编辑:芮益芳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