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美青海---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成为发展主旋律

时间:2009-09-07 11: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青海察尔罕盐湖一瞥。郅振璞摄

  【核心阅读】

  青海三江源地区,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生态立省”战略指导下,三江源地区停止一切矿产资源开发,取消对当地政府GDP考核,把生态保护与建设列为主要考核内容,绿色经济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局部的“不经济”,为的是全局的更经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是一块震撼人心的大美之地!

  青海地处“江河源”和“气候源”的独特地理位置。省委书记强卫告诉我们,“这里是高寒生物物种的资源库,是全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这意味着青海肩负着一份特殊的责任。

  作为守护这块净土的第一责任人,青海省委、省政府鲜明地提出“生态立省”战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绿色”可以变成“金色”,“金色”必须“绿色”。这既是智者的选择,更是责任的体现。

  青海给全国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保护和建设好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

  真该感谢青海!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以长江为饮用水源的沿江重要城市的朋友们,恐怕不曾想到,为了所喝的这一口水更加洁净,5.57万名牧民已经或即将搬离家园。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座“中华水塔”,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强卫说:“保护好青海的生态,不仅关系青海的发展,而且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甚至关系全球的生态安全。青海要把保护生态作为重要责任,宁可牺牲发展速度、牺牲GDP,也绝不能牺牲生态、牺牲环境。”

  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三江源地区停止一切矿产资源的开发,从2006年起,不再对当地政府进行GDP考核,而把生态保护与建设,列为三江源地区各级政府的主要考核内容。

  局部的“不经济”,为的是全局的更经济。长江、黄河沿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青海人民的一份特殊贡献。

  省长宋秀岩说:“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青海真正能给全国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保护和建设好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

  三江源办公室工程部主任郜贵恩告诉记者,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4年多来,效果日益显现:水源涵养功能逐步恢复,“增水”效果明显。在近年降水量增多、地面植被恢复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三江源沼泽、湖泊面积呈现扩大趋势。遥感监测显示,仅玛多县的湖泊面积就增大111.3平方公里。草地沙化防治区植被覆盖面积比2005年平均提高23.3%,黑土滩产草量比治理前增长6倍。

  青海的轮廓就像一只玉兔,美丽的青海湖就是玉兔的眼睛,顾盼生辉。经过退耕还林还草、沙漠化治理、天然草地恢复、渔业资源恢复等工程的实施,青海湖这只“眼睛”更闪亮了!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上升47厘米,湖泊面积增加63.31平方公里。8年来,青海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湟鱼的数量增长了近10倍。

  禁猎多年之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逐步回升,藏羚羊从1998年的1.5万只,增至现在的5万只左右。

  8月的青海,西宁细雨绵绵,循化绿草茵茵,酷似江南;海西的德令哈市、海北州府的驻地西海镇,宁静安详,干净有序,恍若北欧小镇……青海省气象局局长陈晓光研究员告诉我们,从人体感受的角度看,近年来,青海的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都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青海“舒服”、“较舒服”的人体舒适日数,呈现上升的趋势。省环保厅副厅长张蓝青也感慨地说,西宁现在几乎可算是个非干旱的地区了。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