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红线,让“送礼神器”没市场

时间:2014-01-23 14:57   来源:光明日报

  “给领导送礼的神器”“单位福利有着落了”“发票开得灵活”……在中纪委一个又一个的禁令之下,礼品册、电子礼品卡等网络送礼方式的时兴,给人一种强烈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感觉。这再次证明,哪怕是再细致入微的反腐禁令,如果不能归结于有效的制度安排,也难免被基层部门用尽“聪明才智”绕过监管,就像“四菜一汤”,就像“矿泉水瓶装茅台”,就像“农家院里洗桑拿”等。

  所谓“送礼神器”,虽然借助了网络外壳,本质却毫不新鲜,无非两个特点:一是送得更便捷更巧妙,让收礼的人感觉收得安全;二是发票可以随便乱开,送礼的人能够走账报销。对于前一个,其实不乏监管手段,通过电商平台,既能查到购买者的姓名,也能查到收礼者什么来头。至于发票随便开,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唯有管住发票,“送礼神器”才会黯然失色。因为,礼品和送礼手段虽花样翻新,资金来源却大多都是公款。严格发票管理,让公款购买礼品走不了账,是消灭“送礼神器”最需要补上的短板。

  当然,“送礼神器”之所以会有市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禁令的威慑力不够;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送礼神器”,而在于“收礼神胆”——如果官员真的不敢收礼了,再巧妙的“送礼神器”也不会有市场;正因为官员依然敢收,所谓“送礼神器”才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禁了会员卡又来了电子礼品卡。

  禁令一个接一个,为什么官员还敢收礼?因为禁令针对的都是具体的节日,或者具体的项目,只要禁令没有涉及的,比如电子礼品卡,似乎就“令无禁止即可为”。我们急需一个明确的规定,划出一条清晰的红线,告诉官员哪些收礼行为是正常的“礼尚往来”,哪些则涉嫌贪污受贿。而且,一旦触碰红线被揭发,就将永久记录在案。

  总之,最需要严厉打击的,不是推陈出新的“送礼神器”,而是官员的“收礼神胆”。只要官员因为慑于严厉而明确的法律红线不敢随便收礼,“送礼神器”自然没有市场。

编辑:尹赛楠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