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族危亡立地起 丹心热血顶天酬

2019年05月31日 16:57:00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抗日战争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唯一一次伟大胜利。回忆过去血火的岁月年华,我由一乳臭稍干的十五、六岁青年,投笔从戎,参加抗战。回眸往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展望未来,祖国统一,民族复兴!

  投笔从戎报祖国

  1937年7月7日,日寇侵略我国,狼子野心,蓄谋已久。1931年“9·18”,日寇侵占我东三省,现在又借故挑衅,突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晴天霹雳!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局势十分紧张。炎黄子孙,敌忾同仇,如雄狮怒吼,奋然而起,纷纷要求杀敌报国。在大敌当前、民族危亡之秋,国共合作,中华民族全面奋起对日抗战。

  1938年冬,一天我在马家洲小镇碰到一位姓杨的中士班长上街采购蔬菜,即上前询问部队是否招收新兵。他答部队刚从九江德安县万家岭打大仗下来补充整训,正需兵源,让我在镇上小巷老百姓家中等他买好菜后带我去部队。此时围上一些妇女及老婆婆,她们七嘴八舌地说:“自古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你这小年纪为何要当兵?”我说:“家乡沦陷,当兵卫国。”她们还是出于善意劝我说:“如果你无家可归,就留在我们这里,慢慢想办法。”尽管她们善意阻挠,善意挽留,但丝毫没有动摇我当兵的决心,我还是辞别老人们,跟随杨班长去他们的部队。

  部队驻地距马家洲仅有数华里,入伍后,每天早晨跑步至马家洲,白天操练步兵基本动作,学习瞄准、刺杀、射击打靶,入夜站岗放哨,训练紧张,军纪严明。听说第四军号称“铁军”,能打硬仗。在全连我年龄最小,又是自愿参军,深得长官的爱护。长官经常当着全连表扬我,说我是最年轻的新兵,刚入伍,就刻苦训练,遵守军纪,穿着整齐,让大家向我学习。

  1939年春深,我部奉命从广东始兴调防江西安福县。此时武汉会战及南昌会战均已结束,武汉、南昌相继失守。骄横的日寇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第3、6、13、33、106五个师团,大举进攻长沙,气焰嚣张。我军第九战区司令部(司令长官陈诚)运筹帷幄,早已作了战略部署,选点埋伏重兵,预设包围圈。当敌军越过新墙河向湘北挺进时,发现我军并试作抵抗,知是钻入我预设口袋,十分疑惧,于是立即后撤,我军迅速组织追击。

  我师正驻防江西安福县,命令下达,连夜进军追击。经莲花至湖南茶陵、攸县、醴陵、平江,直追击至新墙河南岸。数日内,急行军900余华里,有两天昼夜行军,不宿营、不休息,穷追不舍。敌军狼奔豕突,拼命逃跑,我军昼夜追击,沿途杂乱脚印,历历可见。

  日军退至新墙河北岸,我军防守南岸,加紧构筑工事与掩体,敌我双方隔着新墙河对峙,未发生战事。每天早晨日军习惯性地向我岸阵地炮击,并未造成伤亡。只是有一次一发炮弹击中一个班的营房,士兵小有伤亡。另一次敌我发生一次小规模战斗,九连连长中弹牺牲。他抗战为国捐躯,死有重如泰山。

  学书、剑学万人敌

  1940年秋,我请假到江西考军校。黄营长批准给假,并赠送路费,还语重心长地勉励教诲。对将近两年的相处,长官临别时依依不舍,但为了前途,只互致珍重,含泪而别。于是我从前线下来启程前往江西。

  1940年7月考入三分校军官大队学习半年,毕业后本可分派到江西保安团当少尉排长,但我认为学习半年,能力有限,决心继续深造。适逢军训部入伍生第一团招生,该团设在铅山县与福建交界的陈坊。我很顺利地考入该团。陈坊地处崇山峻岭,盛产毛竹,初入校天天上山砍毛竹,建设营房。上校团长李牧良,黄埔五期毕业,作风严厉,治军有方,为军校输送了大批生源。

  我1941年1月入团。陆军工兵学校于是年秋派员来团招考中央军校委托教育18期工科学生,经过严格考试,在1500余人中考取400余人,我在录取之列。陆军工兵学校战时由南京迁至零陵,此地在潇水之滨,系丘陵地带,有山有水,便于训练工兵。该校系特种兵学校,专门训练高、中、下级工兵军官,同时接受中央军校本校的委托培养工兵军官生。中将校长林柏森系留日生。学校设在零陵原某中学之校舍内,条件一般。我自1941年10月21日至1943年8月2日毕业,在工校共学习一年10个月。加上入伍生第一团学习9个月,三分校军官大队学习6个月,总共合计学习3年2个月。在工校毕业时,因成绩优异,在全队(120余人)考第五名,名列前茅,曾颁发奖品。

  工兵,现在称64工程兵,是特种兵。学术科目繁多,有:爆破、筑城、要塞工程、渡河、架桥、桥梁工程,应用力学、制图、测量(平板仪、水准仪、经纬仪)战术、孙子兵法、政治经济学、哲学,还有许多科目记不清楚。1941年至1943年是抗战最艰苦的岁月。物资供应困难,粮食定量不足,有时还要外出运粮,而训练又十分紧张,操练演习强度大,学生长期吃不饱饭,且有时吃霉米,普遍营养不良,多有患肺结核者。在军校长期学习,生活艰苦状况虽到极限,然而吾辈热血青年,莘莘学子,志高气盛,虽身处逆境,坚忍不拔,坚定信心,不忘报国,刻苦忍耐,坚持完成军校之学业,充分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颠扑不破之真理。

  忆后感

  年华逝水,硝烟散尽,战争远去。今日后生,尚不知战争为何物?!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刻骨难忘。为救国家救民族而付出英年青春,是中国军人应该做的大事,是应尽的天职,终生无悔。夜阑更深,万籁俱寂,高枕深思,扪心自问,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中华民族,无愧于炎黄祖先,亦无愧于后世子孙!

  黄埔十八期 省黄埔同学会理事 朱定方

[责任编辑:全志强]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