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政策红利激发杭州“双创”活力

2019年06月14日 11:10:00来源: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记者 蔡杨洋/文 记者 李忠/摄)昨天,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杭州梦想小镇正式启动。这一次,杭州以“双创”之名,成为全国、全球的关注焦点。

  平均每天诞生600多家企业、137个有效发明专利,举办10场以上创业活动;2018年新引进人才11.9万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42万人;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59家;新增创投机构164家,居全国第1位……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数据都指向一个不争的事实——长三角南翼城市杭州,已是名副其实的创业沃土、创新家园。

  喷薄而出的创业创新热潮,离不开这座城市深入骨髓的创新基因和由古至今的开放文化、离不开这里的“天时、地利、人和”,也离不开全面、有效、精准、持续的政策支持。

  对于创新创业,杭州向来慷慨。一个个用真金白银“垒砌”的政策体系持续释放红利,逐渐形成了“雨林式”创业创新生态。“双创”驱动之下,杭州发展也迸发出新动力。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0亿元,同比增长7.5%。

  1

  支撑

  打造“双创”高地,锻造优势

  “@所有创客,这个二维码请收好!未来科技城双创政策‘一网打尽’”,前几天,未来科技城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款小程序,集结了所有“双创”政策。二维码的背后,是包括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梦想小镇、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中国(杭州)5G创新园这四大孵化平台的奖励政策以及余杭区全域创新66条政策。

  三年最高600万元研发费用补助;三年最高150万元办公场所租金补助;最高150万元天使梦想基金;特别优质项目,最高1亿元研发补助,最高3000平方米房租全额补助;最高1000万元宣传推广补助……以中国(杭州)5G创新园为例,一条条用“高含金量”政策,面向全球的“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5G产业链相关平台和项目发出“邀请函”。

  就在上个月底,首批客人已经到来。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杭州)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评测机构、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总部在内的32个重大平台和重要项目,将在未来科技城开启新征程。

  窥一斑而知全豹。事实上,自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以来,杭州出台了众多创新政策,确定了“1+X”框架设计,明确了“一片十区、多园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助推杭州创业创新驶入发展“快车道”。

  搭建“双创”载体,精心“筑巢”。杭州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众创空间建设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杭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实施细则(2018-2020)》《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10余项政策,建立相对完备的创新扶持政策。

  目前,杭州拥有113家市级孵化器、32家国家级孵化器,并逐渐呈现出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等特点,先后培育孵化出了诸如51信用卡、菜鸟网络、曹操专车、数梦工场等创业创新“第一梯队”企业。更值得关注的,G60科创走廊规划出台“一廊一核多城”总体空间布局,实现了杭州都市圈扩面增效;之江实验室发展规划通过论证,占地约1358亩的园区奠基,首批挂牌人工智能领域的5个研究中心正式启动;阿里达摩院初步建成“4+X”实验室模式,并收获20项世界第一;西湖大学正式成立,累计新引育优质高校和科研院所17个;杭州硅谷创新中心在美国成立挂牌运营……依托于创新扶持政策,一大批重点创业创新平台顺势崛起。

  培育“双创”主体,诚意 “引凤”。前不久出台的《稳企业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有关人才政策举措的实施细则》,把人才落户条件放宽至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激起年轻人来杭创业创新的新浪潮。而回望过去,“杭州人才新政27条”“若干意见22条”“全球聚才10条”等政策,早已让杭州成为吸引无数创业者、创新者的“强磁场”。

  据悉,2018年杭州新引进人才11.9万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42万人;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均居全国第1位。

  不仅是人才、平台,杭州还围绕资本、环境等要素综合施效,全方位、多角度地释放政策红利、锻造优势。平台持续升级、创客不断集聚、项目纷至沓来,杭州成为新模式、新产业、新生态层出不穷的“双创”高地,成为梦想开花结果的“双创”福地。

  2

  激活

  澎湃企业活力,数字赋能

  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制造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让那颗生发活力的“心脏”持续泵动。

  2017年5月,由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浙江省燃气涡轮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简称“燃创中心”)正式获批成立。12个成员单位、5个创新团队、100多名核心技术研发人员等共同集结成创新联盟,攻克燃气轮机核心技术。成立至今,燃创中心已立项并组织开展燃机技术开发和产学研项目6项,并获得阶段性成果。

  “燃气轮机核心技术是我国亟待攻克的‘卡脖子’难题。相关政策对于燃创中心的成立和研究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燃创中心主任隋永枫说。

  “联盟”的快速组成、研究的高效开展、技术创新能力的迅速提高,不仅与整个团队的协作创新、艰苦奋斗有关,也得益于完善合理的政策支撑。

  杭州高度重视打造国家、省、市三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根据政策,对经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杭州市本级财政分别给予1亿元和1500万元的资助。目前,全市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3个、培育1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3个。

  这是杭州用政策激活企业创新活力的一个缩影。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杭州不仅有鼓励前沿技术实现突破的技术创新政策,而且有促进先进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在传统制造业高效应用的技术改造政策。

  发展数字经济,正是这样一个独树一帜的“杭州方案”。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过程中,杭州引导企业自我变革,构建起又一个创业创新主场。

  拥有四大女装品牌的伊芙丽集团正在以最大力度拥抱数字化,把制作样衣的时间从原先的至少7天缩短到现在的2天;传统化纤制造企业恒逸与阿里云开展了“工业大脑”合作,两个试点项目实现了能源消耗平均下降了3%以上;华立集团正在对传统制造工厂进行“数字化”改造布局,目标是到2019年底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率超过95%……在杭州,拥抱数字化已是众多企业的新共识。通过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借力,企业“蝶变”故事层正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求变浪潮。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是杭州“双创”一大亮点。目前,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驱动全市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以城东智造大走廊为实现制造业高端化的载体,而杭州全力推进“两廊”建设,正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力。2018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3356亿元,同比增长17.0%,实现了连续五年保持15%以上增长。

  3

  引领

  厚植创新动能,发力未来

  位于滨江区的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四年前开始跟踪5G技术和产业发展。数据显示,在2015年至2017年,三维通信的研发投入分别达到9279万元、8198万元、8986万元,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7%。

  对于像三维通信这样致力于研发创新的企业,是杭州大力支持的重点。今年4月,杭州出台的《杭州市加快5G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围绕创新、产业、应用、基础设施、保障五个方面设置了17条“含金量”十足的举措,为杭州的5G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政策》第一条明确支持企业在5G核心设备、芯片、器件、模组及终端等领域开展产品研发,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对研发投入在30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给予其研发投入的20%、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助。也就是说,按过往几年的研发投入来假设,若三维通信今年研发投入为8000万元,企业可以获最高档1000万元补助。

  这项政策的出台,让杭州成为全国第一批出台5G产业政策的城市之一。而如此的速度和力度,正体现了杭州面向未来发展的眼光与格局。

  “在5G产业将起而未起的时候,杭州发布系列政策,目的就是紧紧抓住5G发展的窗口期,加大力度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引育、场景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打造5G时代的先行区。”杭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厚植创新动能,发力未来产业。近年,杭州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杭州市进一步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政策》《杭州市加快国际级软件名城创建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培育信息软件、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应用、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抢占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先机。

  比如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从2015年底启动全国首个5G车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到2018年出台《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再到今年累计6家企业获得“杭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杭州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研发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比如生物医药领域,杭州已经形成“一核三园多点”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并初步形成新型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制药等多个细分产业集群,涌现出一大批行业冠军。据悉,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工业产值连年保持10%以上增长,目前已突破500亿元。

  立足脚下,面向未来。政策引导,杭州正在抢占先发优势。2018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405.3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1135.3亿元,占比33.3%。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