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二十四孝”呼唤重视老人的精神赡养

时间:2014-03-17 14:49   来源:嘉兴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推出的“当代二十四仁义诚敬孝”公益广告,用剪纸的艺术形式讲述二十四位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给人以教育和启迪。这一系列公益广告,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有着心灵的震撼与感动。其中以“孝”为主题的这组作品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曾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讲的就是孝敬老人。汉代时,朝廷在选拔地方官员时,就十分注重“举孝廉”,以后相沿成习,为历代人们所推崇。而在现今社会,兰州一民企在媒体刊发招聘副总经理广告,条件之一是“孝敬父母”。还有一家公司招聘,面试的第一句问话是:“你给母亲洗过脚吗?”假若一个人对赋予自己生命、哺育自己长大的父母都不知孝敬,我们还怎么能指望他去爱他人,爱企业?

  其实,大凡明事理的人都应当知道,父母亲把儿女从小拉扯大,实在很不容易,在身心上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世上几乎没有一个父母不关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在父母的精心养育下长大成人的。人老体衰,不能自养,老人的生活给养任务,自然落在了儿女们的肩上。做儿女的能否担当起这一责任,是直接关乎老年人生存的大事。父母亲老了,作为儿女,应该多尊敬他们、体贴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地“老有所养”、“老人有乐”。

  当然,有调查显示,目前,95%的老年人吃、喝、穿、住、用等生活已不用犯愁,但精神需求难以满足,不少老年人发出“生活改善了,精神空虚了”的感叹。而笔者也曾听一位老人说过“孤独比贫穷更可怕”,这或许也反映了绝大部分老人的心声。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更需要亲情的抚慰和充实的精神生活。他们的社会活动范围小,许多人往往深居简出,时常封闭在家里边,很少与社会交往,不与人沟通,因而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疾病,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孔子在论孝道时曾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如果只注重物质的供养,那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而现今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早已明文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人的特殊需要。”因而,在当下,“每月给父母一点钱一点东西”等的孝顺,只是对“孝顺”的曲解。儿女们如果对父母没有感情的交流和精神的慰藉,即使钱再多,东西再丰厚,也显得薄情寡义,也不能算完全尽到了赡养老人的责任。

  笔者以为,做子女的,不仅要给老人物质上的赡养,更要注意转变“养老”观念,注重对老人精神上的赡养。子女要多抽点时间“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聊,也让他们唠叨唠叨心中的郁闷和孤独之感。在外面生活和工作的子女,应该与老人经常保持电话联系,或者写信、发电子邮件等。总之,作为子女,应尽可能多地从老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承担起照顾老人、关爱老人的责任和义务。(罗雪峰)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编辑:王怡然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