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德山:不到1公里死了1400多人
93岁的吴淞曾参与常德会战,回忆自己首次对日作战的12小时
本报常德讯“当时日本人的飞机飞得很低,我们都可以看到飞行员的脸。他们的子弹打出来是品字形的,打出来‘砰砰砰砰砰’。”93岁的吴淞身穿袈裟,坐在轮椅上,慢慢地回忆那段历史。现在,他有另一个身份——乾明寺法师释来空。
6月25日,联合采访团抵达常德。曾经惨烈的常德会战已在这座城市烟消云散,留下的是一座纪念碑和越来越远的回忆。
1938年,吴淞16岁,正准备进中学。当时,刚好是“七七事变”爆发第2年,“白天晚上都有飞机飞来飞去,感觉读书是读不成了”。当时,满大街都是抗日救亡的宣传标语,这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赴国难”的12字标语,让吴淞印象深刻。
“我想,我没有钱,但是我可以去当兵。”就这样,吴淞放弃了继续读书的念头,参军成为了一名军人,并在1942年进入黄埔军校受训。
1943年,吴淞从黄埔军校毕业,随后被分配到第10军第3师第9团。在这之前,吴淞并没有参加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日作战。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参加的第一战,就如此惨烈。
当时,第3师受命,抢占已被日军攻占的制高点——德山。“从1943年11月30日上午6点到下午6点,整整打了12个小时。”吴淞回忆,从德山乾明寺到街上,不到一公里,死了1400多人。
最终,德山被拿下,但日军并不甘心。第二天,日军派出100架飞机,对德山发起了猛攻。
电影《喋血孤城》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个重机枪连连长接过死去战友手上的机枪,对着低空飞行的敌机猛射,低空飞行的敌机将这个连长打得血肉模糊。这个镜头便源自于吴淞的亲眼所见。
当时,第9团的团长是35岁的张慧民。他本可以用电话指挥作战,但为了胜利却亲自跑到前沿阵地,作战、督战。
“当时,日本人的飞机飞得很低,我们都可以看到飞行员的脸。他们的子弹打出来是品字形的,打出来‘砰砰砰砰砰’。张慧民从头到脚都中了弹,简直看不到真面目了。”吴淞说,看到团长牺牲了,重机枪3连连长封全善从士兵手中接过一支步枪跳上壕沟,对着敌机的油箱举枪就射。最终,封全善也牺牲了。那时,他才结婚不到一年。
德山争夺战的惨烈触目惊心。如今,吴淞选择守在昔日战场旁的寺庙里,出家念佛,为战友们超度。
记者杨杰妮实习生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