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由岳王庙改建而成的第四路军阵亡将士麓山忠烈祠。)
(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是湖南地方部队,曾奉命参加围剿红军的内战和淞沪会战,屡次战斗部队损失惨重。第四路军总指挥刘建绪为纪念牺牲的将士,于1939年修建麓山忠烈祠奉祀英烈。)
(采访团参观毛泽东青年时期进行革命活动的爱晚亭。)
(两岸媒体采访团向73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默哀致敬。)
(已经遁入空门的93岁抗战老兵吴淞追忆抗战往事。)
红网长沙6月28日讯(时刻新闻见习记者 陈美淇 摄影 李长宏)24日,海峡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访岳麓山,了解长沙会战相关史实。
早上8:45,麓山忠烈祠外一片祥和安宁,有长沙市民在此练习太极拳,树木环绕,静肃怡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和平背景下的岳麓山根本看不出任何战争痕迹。除了那些留在山上的历史遗迹,时刻提醒着世人,曾经在这里发生的过往。
今日,是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暨湖南抗战名称巡礼第一天,上午,采访团如约来到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下方的麓山忠烈祠。
麓山忠烈祠是为了纪念1939年国民政府第四路军抗日阵亡将士,将岳飞的岳王庙改为忠烈祠,里面设有湖南抗战史展览。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后,湖南成为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主要作战区。中国军队先后集中了140多万兵力,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一、二、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和湘西会战,在湖南战场上共毙伤日军29.3万余人,占侵华日军伤亡总数的十分之一。
“湖南战场是相持阶段的正面主战场,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湖南省文史馆馆员郑佳明认为,发生在湖南境内的六次重大战役中,影响最大的是三次长沙会战。其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扭转了战争趋势,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尤其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决心。当时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文章写到,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忠烈祠内,两位老兵代表已端坐其中。一位是今年已经93岁的老人吴淞,另一位是96岁的谭昆山。两位都上过黄埔军校,也都是在战场上经过大风大浪,如今安静、祥和地等待着打开记忆的大们,带领后辈们重温战火纷飞的年代。
吴淞老人一身僧衣。他曾参加过常德会战、长沙四次会战、衡阳会战和衡阳保卫战。1997年,他为了给曾经在德山孤魂岭牺牲的战友们守灵,毅然决定皈依乾明寺,成为佛家弟子。战争的经历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他说出家是希望能“了生死,免轮回。”
另一位老人谭昆山参加了“长沙会战”,回忆当年的战场,他几度哽咽:“血肉横飞,太惨烈了!”现场,他不禁写下“日寇侵华五十年,中华大地遍狼烟。罪行罄竹书难尽,万古勿忘国耻痛。”以提醒世人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依然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麓山忠烈祠的后山上,座落着73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初夏的风很柔很软,轻轻地清洗着烈士的陵园;初夏的雨很凉很甜,轻轻地清洗着英雄遗像的容颜;初夏的茶叶很绿很嫩,敬一杯香茶,表一份心愿;初夏的黄花很素很淡,献一个花圈,诉万语千言。”来自博才咸嘉小学的两名小学生在73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前,用美妙的诗歌赞颂着烈士。采访团一行与前来参加吊唁的人,为烈士默哀,向纪念碑献花。
两岸记者还探访了岳麓山上的长沙会战岳麓山战时军事指挥所、爱晚亭及响鼓岭长沙会战纪念碑等重要历史遗迹。
采访团团长、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时报国际副总经理陈邦钰在参观完后不禁感叹:“这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这次采访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