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放】甲午以来首次出国作战
据长城抗战网总编贾元良介绍,1941年12月,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他表示,中国远征军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提振了整个中国军队的士气。密支那战役、西保战役是盟军反攻阶段的几个重要战役,此后远征军势如破竹,在印缅战场取得巨大胜利。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虽然付出了极大代价,但为盟军最终胜利和中国西南的稳固提供了重要保障。
【记者手记】令人感动的坚持
在尤广才老人的书桌上,摆放着很多二战历史资料和英文报纸。这位96岁的老人至今仍在坚持写作和阅读,整理自己对战争的反思。一次次残酷的战争经历,给他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也锻造了他坚强的内心。
在侵略者到来时,这位尊崇孔孟之道的孝子跪别母亲,踏上了艰苦的征程。最初,他被裹挟在夜间急行军的部队里流亡,困得实在不行了就倒在路边睡上几分钟。饿得实在不行了就向老乡讨一口饭吃。他顽强地坚持下来。
在缅甸战场,面对枪林弹雨,严酷的自然环境,他又坚持下来,并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当他以抗战英雄的身份回国时,还没有享受到胜利的成果,就被卷进内战之中。想不明白自己人为什么要打自己人的他,厌倦了战争,放下枪,甘愿去做一个普通老百姓。
然而他没有想到,参加国军的经历后来成了他历史反革命的罪证。妻子离他而去,亲人不愿与他接触,他被送进了劳改农场,一个人顽强地活着。
劳改结束后,孑然一身的尤广才回到山东老家。除了瘫痪的老母,连亲哥哥都对他态度冷漠。为了谋生,他依靠在战场上学到的英语,当起了英语老师,又坚持挺过了那段灰暗的岁月。
如今,被女儿接到北京的尤广才也时常会感慨一生的坎坷,但他不后悔自己当年选择参军抗战这条路。记者问他,每次最艰难的时候,是什么让他能够坚持下来。他说是浩然正气。几十年妻离子散、人情冷暖,他始终坚信国家和历史终会给他公正的评价。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
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合作刊出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