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92岁抗联女战士:李兆麟为我起名字

2015年06月15日 15:08:00 来源:央视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92岁抗联女战士:李兆麟为我起名字

  92岁的刘淑珍经历四年抗战岁月。

  哈尔滨市依兰县迎兰村,刘淑珍老人的家辨识度最高,铁门上“光荣之家”的红色牌子,显示着主人身份的与众不同。

  92岁的刘淑珍,个子不高,花白短发,手上刻满了沧桑,但在佩戴那枚抗日战争纪念章时,却那么沉稳。因为纪念章上满是她4年的抗联岁月,记录了她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女,成长为严守机密的军人的过程。

  亲人被日本人投江淹死

  1936年春,秘密为抗联运送物资的父亲把14岁的刘淑珍送到了抗联三军稽查处,营地就驻扎在依兰四块石密林深处。由于刘淑珍活泼好动,部队经常派她给三军司令部送信、站岗放哨,有时还给战士送饭、送子弹。“送信的时候得骑马,别的战士上马都得扶着马鞍,我不用,一蹿就上去了。”老人说起这些,眼睛亮亮的。

  那是一段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时光,但能和父亲、哥哥并肩战斗,这让刘淑珍格外快乐,只是这快乐太短暂了。

  那一年冬天,她的哥哥刘殿奎奉命下山筹集物资,半夜摸回白家屯和父亲刘武、邻居白老六商量,结果被特务听见。天刚亮敌人就包围了上来,刘淑珍的父亲、哥哥等5人被抓进守备队,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用开水烫头……最后一无所获的日本人把这5个人装进麻袋扔到松花江里淹死了,又一把火烧了整个白家屯。

  3岁丧母,如今又没了父亲和哥哥,刘淑珍痛不欲生,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为父亲、哥哥和更多的中国人报仇。

  李兆麟将军给我起名字

  与当时许多农村孩子一样,参军前刘淑珍也没有自己的名字,部队的同志们都叫她“小刘”。直到1937年秋天,李兆麟去三军四块石司令部,在刘淑珍所在的三军稽查队营地短暂休息,“很自然地给我起了个名字”。

  李兆麟吩咐刘淑珍从附近山泉盛了一大缸子水回来,在地上插了三根树枝架着缸子烧水。李兆麟看她干活痛快麻利,就招手让她坐到身边来,问她叫什么名字,刘淑珍说:“我没识过字,没有名字。”李兆麟抬头看看她旁边的大树说:“那你就叫刘淑芝吧!”后来,同志们叫来叫去,就叫成了“刘淑珍”。

  买白布用树叶染色做衣服

  后来由于部队官兵缺衣少穿,刘淑珍被调到三军被服厂工作,和5个女同志一起为战士们缝补衣服。刘淑珍回忆说:“我们都是从山下买来白布,给战士们做棉袄、棉裤。等开春时,我们把树枝、树叶拽下来,放在大盆里用火熬。水熬变色后把布放在里面,染出来的布很好看。”

  “我们打日本鬼子,自己人没死多少,因为这地形比较好,而且炮比较多,伪警察和日本人不敢靠近我们。大多数自己人都是饿死的。”提起那时的艰苦,刘淑珍很是感慨。做饭舍不得多放米,甚至都舍不得淘一下。一捧米加上小白菜、老蕨菜等野菜放在一起煮着吃,这就算不错的伙食了。到了冬天,鬼子层层封锁,粮食运不进来,战士只好套兔子、打狍子充饥,饿肚子是常事。

  1937年末,鬼子封锁得更紧了,布匹已经送不到山上了,刘淑珍又回到了稽查队。再后来,她还到过三军医院帮助救助伤员。当时山上缺医少药,伤员疼了就在嘴上抹一口大烟,但伤情却无法控制,不少战士因此牺牲了。说到这,刘淑珍就低下了头。

  被捕后遭严刑拷打

  1940年5月,刘淑珍等3人奉命下山去县城买粮。在顺利买完粮并交到接头人手中后,刘淑珍等人又准备过松花江到迎兰镇买鞋,因为当时他们穿的都是桦树皮做的鞋。没想到,这次买鞋竟是刘淑珍参加的最后一次抗日活动。

  江冰初融,刘淑珍踩破冰面掉进江里,虽然很快被救上岸,却因没有良民证而引起了迎兰镇警察和自卫团的怀疑,他们抓了刘淑珍一连审了半个多月,用牛筋鞭打,打在身上再一拽,血淋淋的。直到现在,刘淑珍的头上还留有一道用军刀背砍的很深的沟。“那时候我抱着必死的决心,什么也不说。”最后刘淑珍被当地有名望的人士花钱保释了出来。

  日本人对刘淑珍进行了的严格管控,刘淑珍和部队失去了联系,“我一直想联系部队,但是没有成功,直到1945年哈尔滨光复。之后我就在家务农,一直到现在。”(记者 李文学)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央视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