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科学总结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通过规划现代化建设总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程。
实现现代化,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存在着现代化标准过高、要求过急的问题。对此,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谋划改革开放的同时,就在考虑对现代化目标和步骤作适当调整的问题。
邓小平指出:“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他在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谈话中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5年之后,1984年,邓小平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说:“我们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能不能实现,会不会落空?从提出到现在,五年过去了。从这五年看起来,这个目标不会落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
邓小平所说的“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等核心概念,都是他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独特贡献。不仅如此,邓小平还为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战略的时间跨度为1980年至2049年。在这70年间,第一步,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时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任务也已经实现。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这个现代化的整体构想中,“小康社会”是一个关键性概念。它犹如一个中转站,把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富强同人民小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