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   要闻  >   正文

回望1978

2014年08月12日 15:13: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       转发 打印

  ■微观中国

  晏佳伟

  越是向前走,越是不能忘了来时路。历史是现在和未来的铺垫。最近,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就以一部电视剧的形式,呈现在国人的视线之中。历史的厚重画面,提醒我们:今天不少人也许视为理所当然的一切,曾经未必是理所当然。

  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来临之际,一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唤起了人们对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缅怀与纪念。这部于8月8日在央视一套正式开播的电视剧,被@央视新闻概括为“再现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凤凰网用几个关键词勾勒出这段历史的重要节点——“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几乎都是人们记忆中难以抹去的重大史实。

  历史中的邓小平重回公众视线,单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评价,文化名人、知识分子们各有所见。作为知名文化批评家,@叶匡政参加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看片会后,直言该剧有不小吸引力:“看了开篇十数集,确有新奇感。虽不能深度刻画,但与过去主旋律,还是有些不同。很喜欢@北京人艺李光复扮演的胡耀邦,出镜不多,给人印象深刻。”

  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叶匡政,看过电视剧后,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乐云也给出一番好评。他认为该剧亮点有三:“一是真实,不回避历史,实事求是;二是角度,以平视的角度,还原伟人的普通生活;三是生动,剧情生动好看,细节处理恰当。”

  不回避历史,华国锋、胡耀邦等前领导人物相继出现,相较之前的文艺作品也脱敏不少;角度平视,可以从剧中邓小平给儿子擦身体看出,生活化的表现颇具平民视角;细节处理也很精细,“慢慢弯下腰,弓着背,把手伸到床底下帮儿子捡螺丝刀”。在以往以伟人为主角的影视剧中,能兼顾得这么好是不容易的。

  有人点赞,也有人做出不同解读。《博客天下》主编石扉客@床运专家就认为,这部剧最大的毛病是用力过猛,有些地方显得很矫情。不过,石扉客话锋一转,也给出了赞赏:“(这部剧)亮点还是不少。”

  领悟完石扉客的态度,@中青报曹林对这正反两面评价作了小结,基本可以概括当前舆论对该剧的看法:“从艺术上看,有人评价‘过度戏剧化的矫情’,出场人物无一形似神似;不过也有人评价,在触碰敏感话题和历史的脱敏上有不少突破。”

  艺术终究要回到现实,人们对电视剧本身言说再多,也比不上对剧中人的历史回顾。普遍的评价认为,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先富带后富”,邓小平带领国人走向开放和市场,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

  关于邓小平,评论家们从来不缺乏兴趣。作为央视资深媒体人,@王志安堪称邓小平的忠实粉丝。在悉数列出邓小平“摸石头过河”“不争论姓社姓资的问题”“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等名言过后,@王志安颇为感慨地献上敬意:“这些语录都是邓小平展现出来的历史智慧。在那个意识形态横行,反对改革的势力巨大的时代,没有这些朴素而坚定的历史智慧,改革随时都可能流产。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配得上这个称号。”

  同样感慨万千的,还有央广驻湖北记者站站长崔彤@央广山丹,这个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媒体人,感叹“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受惠于邓小平的”。那些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政策,“首先是恢复高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其次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整个中国,当然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再有就是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进而影响和改变了世界。”

  无法否认的是,即使人们给予邓小平的赞誉再多,历史的局限也终究无法忽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指出:“小平同志功勋卓著,但也许任何人也难以超越自己的历史局限性。”

  无论如何,带领国人走向富强的道路,邓小平功不可没。回望1978,反思当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提醒身处另一个历史转折、历史机遇期的当代人们,勿忘过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继续全面深化改革。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