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处国之腹地,横跨陕、鄂、豫、皖、苏五省,南临长江,北枕黄河,东起运河,西迄伏牛山和汉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原大地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画卷。从千里跃进大别山,到决战淮海,既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一页,也是邓小平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篇章。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既能领略到世纪伟人邓小平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的丰功伟绩,又可从中感受到这位历史伟人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坚贞不屈的政治品格和敢于担当的人格魅力。
千里跃进,解放战争出现新的历史转折
解放战争进行了一年,国民党军队主要集中部署于中国北部,并深陷于山东、陕北两个主战场,在两个战场之间的鲁西南、豫皖苏直至大别山区防线空虚,形成两头强、中间弱的哑铃形布局。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整个战局的变化,决定不待完全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就组织人民解放军主力转入战略进攻,以国民党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区为主要突击方向,实施中间突破,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自豫北地区强渡黄河,先在鲁西南寻歼敌军,然后向豫皖苏和大别山地区进击。
邓小平说,我们就好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山东,一头挑着陕北。不管这个担子有多重,我们只有打过黄河去,才能把山东和陕北的敌人拖出来,减轻两个战场的压力。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就愈有利。
黄河是横摆在刘邓大军面前的一道天壑,蒋介石曾趾高气扬地认为它可抵40万大军。
1947年6月30日24时,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大炮向黄河南岸的敌军阵地开火,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寂静的夜空,千百只木船一齐冲向南岸。
有人把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大军,称为“神兵天降”。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主力纵队12万余人一举突破黄河天壑,踏上黄河以南的土地,蒋介石号称抵得上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被刘邓大军—举粉碎。
刘邓大军飞渡黄河,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连连惊呼: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被突破!你们(指国民党)花着平均每月3000万银元的美援军费,使用着世界上头等的美械装备,竟然一枪不发,号称足抵40万大军的防线被突破,国军力量,日见式微!
蒋介石更是震惊,急忙调兵遣将,开赴鲁西南,逼迫刘邓大军背水作战,企图把刘邓大军消灭在黄河、运河间的三角地带,或者将其重新逼回黄河以北。
背水作战,兵家大忌,但也让人生出百倍的勇气。面对来势凶猛的敌人,刘伯承、邓小平胸有成竹。邓小平说: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我们只有一种选择。为着人民的利益,我们要生存下去,让敌人去跳黄河!
刘邓大军直插鲁西南,连续作战28天,歼灭国民党正规军9个半旅,5.6万余人。
蒋介石对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毫无觉察,亲自坐镇开封,并从豫北、豫皖苏等地调兵遣将,集中5个军事集团30个旅的强大兵力,向刘邓大军合围。
刘邓大军南渡黄河以来,连日大雨下个不停,黄河水位猛涨,波浪涛天。有迹象表明,国民党军企图破坏黄河大堤,用黄河之水淹没刘邓大军。
蒋介石用黄河进行水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38年6月,为阻止日军侵略,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使黄河北移改道,淹没了河南、安徽、江苏等省44县,造成1250万人流离失所、89万人丧生的人间惨剧,制造了一片灾荒年年的黄泛区。
一旦黄河再次决堤,十几万大军怎么办,黄河沿岸数百万群众怎么办?邓小平回忆说:我这一生,这一个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水要来,自己的心脏怦怦地跳!
危难险情一波接着一波。此时,刘邓收到了毛泽东亲自起草的电报,说陕北“甚为困难”。毛泽东指出,刘邓大军只有迅速直插东临南京、西逼武汉的大别山地区,才能全面打乱蒋介石的战略部署,减轻陕北的压力。毛泽东要求刘邓大军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邓小平后来回忆:我们看完后立即烧掉电报,当时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大别山,实际上不到10天,就开始行动。那时搞无后方作战,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啊。
这时,刘邓大军已连续作战一个多月,部队没有休整,新补进的战士来不及训练。各纵队才下战场,还未对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具体准备。部队所带物资严重不足,需要补充。这种情况下,立即进行军事行动,困难重重,险象环生。
黄河涨水,没什么可怕;蒋介石要决堤放水,也吓不倒刘邓。本来,刘邓考虑再打几仗,多歼灭一些敌人。但中央有困难,刘邓便义无反顾地尽早行动了。
刘邓把主力分成左、中、右3路,突然甩开敌人,从敌人还未来得及造成的合围圈口一举突破,开始了向千里之遥的大别山挺进。
收到刘邓电报后,毛泽东连续复电:决心完全正确。同时指示:在情况紧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你们机断处置。
鲁西南至大别山,相距千里之遥,既有一道道天然路障,又有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前堵后追。蒋介石判断,刘邓是北返不成,向南逃窜。
黄泛区,是蒋介石曾经放水淹没的地区,遍地积水淤泥,浅处及膝,深者至腰。没有道路,没有人烟,远远望去,只能看到损毁的房屋和几根残留的树干。刘邓大军在行进的征途中,车不能开了,所有的重武器和辎重改为牛拉人推。推不动的,卸下用人扛;扛不动的,全部销毁。
这些重型武器,是战士们用鲜血从敌人手中一件一件夺过来的,被视为珍宝。听到一阵阵炸药的轰鸣声,许多指战员痛心地哭了。但他们知道,不是敌情严重,不是怕影响行军速度,上级是不会如此命令的。
冒着酷暑,邓小平拄着棍子,深一脚浅一脚,和所有的指战员在黄泛区中共同跋涉。敌人的侦察机和轰炸机飞来了,一切都成了无法隐蔽和伪装的目标。在枪林弹雨中,刘邓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涉过了黄泛区。
过了黄泛区,刘邓大军冒着敌人的炮火,出其不意地渡过了沙河,继续向南挺进。接着又越过涡河、洪河。
美军驻南京顾问组的魏德迈将军直言不讳:这一个月来,我在中国看到了什么呢?看到共军一枪不发就攻破了足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他们连续28天作战,消灭国军9个半旅。说他们西窜,他们实际上是在南进;说他们失踪,他们实际上是在反攻。
到了这时,蒋介石才觉察出解放军并非“溃不成军,向南流窜”,而是有计划地战略行动,于是急忙调动大批部队,星夜兼程赶往汝河南岸,拚死也要挡住刘邓大军的南进之路,与尾追刘邓大军的20个旅南北夹击,企图歼灭刘邓大军在汝河一带。
邓小平向部队提出:“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他和刘伯承当机立断,命令部队进一步轻装,加速南进。
汝河两岸的船只已被国民党保安队砸烧一空。南岸公路上敌人黑压压的队伍向岸边疾驶。身后尾追的国民党军3个师距刘邓大军后卫团队仅20余公里的路程。
能否强渡汝河,是生死攸关的一步。
“千钧一发啊!除了坚决打过去以外,没有别的出路。桥断了,再修;敌人不让过,就打!”邓小平用一贯简练的语言斩钉截铁地说。
天刚微明,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六纵强渡汝河。战士们冒着炮弹炸起的冲天水柱武装泅渡,强行夺取了南岸滩头阵地,与敌人展开激战。
浮桥架起来了,工兵战士用身躯撑起一座横跨汝河的血肉长城。开路部队跑过浮桥,在纷飞弹雨中奔向对岸,突破国民党军的汝河防线,为后续部队开辟出一条生死通道。
淮河,既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最后一道天险,也是中国南北地理的自然分界线。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为枳,叶徒相似,味实不同。8月的淮河,正值雨季,水流湍急。当刘邓大军到达淮河边上时,天赐良机,淮河水位开始下降,深不及膝。
刘邓大军迅速全部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
说来也巧,刘邓大军刚渡过淮河,上游就下来了洪峰,河水骤涨。敌人的大股追兵到了河边,看着刚刚远去的刘邓大军,只好“望河兴叹”。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将中国革命的历史车轮向前推进了1000里,使全国战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正如毛泽东所说:由于我们的战略反攻,已经扭转了战争的车轮。我们击破了蒋介石的反革命计划,使之由进攻转为防御,由外线转到内线。而我们则由防御转为进攻,由内线转到外线。
原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起义将领郭汝瑰回忆:刘伯承、邓小平进军大别山,那是纵井救人。跳到枯井里去救人,自己是很危险的事情。刘邓进军大别山,把整个状况都改变了。国民党所有人马,大别山一部分,徐州一部分,华北又分了一部分,济南又分了一部分,国民党的军队都分散了。
中国革命从此出现了历史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