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八大是我们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的成功召开,除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历史贡献外,作为“少壮派”的陈云和邓小平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共同参与八大文件起草和领导、组织各项筹备工作,为大会成功召开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重要保障
1955年3月,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宣布1956年下半年召开八大的决定。4月,邓小平将八大政治报告、修改党章和修改党章报告起草委员会名单报送毛泽东。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政治报告起草委员会有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7人;修改党章及修改党章报告起草委员会有邓小平等9人。两个起草委员会邓小平及胡乔木同时参加。
作为八大政治报告起草委员会成员,陈云除参加一般审议和指导外,还受毛泽东之托,就报告中“社会主义建设”部分进行了具体指导和修改。其间,他突出了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作为重心,强调注意防止和反对经济建设中的冒进等内容。精心修改后,陈云于9月5日致信毛泽东:“有几个地方与定一乔木商量后改了一下。‘商业’一节还有一些修改。”
与具体指导和修改政治报告密切相关的是,陈云协助周恩来领导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及《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的起草工作。从8月3日至16日,他与周恩来先后主持召开9次会议,适当调整了“二五”计划建议第三方案部分指标,先后形成《“二五”计划的建议(第二次草稿)》《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第一次草稿)》和《“二五”计划建议(修改稿)》即第三稿。可见,八大主要文件中凝结着陈云的心血和智慧。
在8月22日党的七届七中全会上,邓小平在就八大6个文件有关问题作说明时,也强调八大议题和安排发言应该突出讨论国家经济建设这个主题:“像工业方面,除了一些比较带系统性的发言外,还要组织那么二十几篇稿子,这样才表现出会议是在讨论建设这个重点,只那么两三个人发言,谈搞计划,搞建设,大会里面的空气不多,那也不好。”
对此,毛泽东深表赞同:“小平同志说得对,这一次重点是建设。报告里面有这么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的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3万字中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
很显然,陈云和邓小平强调八大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符合当时毛泽东等人的思路。他们强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由七大以来11年的形势发展决定的。其中,前4年的疾风暴雨革命战争以后建立了新中国;此后7年,进行并完成了民主改革、抗美援朝、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等极为繁重、巨大的工作。这为召开八大作了充分的政治和组织准备。
邓小平主持起草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重点是阐述执政党的建设和民主集中制,目的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对自己将要在八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在紧张的筹备工作中抽出时间也进行了数次重要修改。从内容上看,初稿中的序言部分增加了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和毛泽东领导下所取得的“一个接连一个的光辉的胜利”,“无可争辩地证明了”党的七大以来的政治、组织路线和党中央领导的正确性。改动内容最多的是第一部分关于修改党章所根据的条件。在此,报告从党组织状况分析入手,阐明了我们党处于执政以后所“面临着新的考验”,指明了经受这种考验所应当采取的办法。正是根据这些新的情况和新的要求,八大才对原有党章作适当修改,“其中包括一些带有重要原则性质的修改”。此外,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行民主集中制等部分,邓小平都作了不少的修改。对于报告字句,他也再三斟酌,力求使报告内容简明、文字顺畅。对于一些不够明确的语句,他或是添加文字、画龙点睛,或是干脆删去某一段落。所以,修改党章报告虽然文字较长,但字句简洁,生动有力,体现了邓小平一贯的工作特点。毛泽东对修改党章报告很重视,对报告初稿连夜审改完。
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财委主任的陈云和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为大会的成功举行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筹备工作。从确定八大报告起草人员到排列大会议程,从安排大会发言到逐篇审阅发言稿,从讨论八大代表选举问题到代拟大会通知等关于八大的大事小事,他们几乎都参与了。
从1955年5月修改党章和修改党章报告起草委员会成立之日起,邓小平就以很大的精力主持党章的修改工作。这项工作,主要集中在1956年的4月、5月。他在这两个月中仅主持起草委员会讨论党章修改意见的会议就达11次,还不包括毛泽东、刘少奇主持的中央政治局讨论党章的2次会议和毛泽东、邓小平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介绍党章修改情况的2次会议。邓小平认为:先提大势,先提方针性的意见。但有些文件,像党章,就不那么好只提大势了,必须是哪一个字要改,就改哪一个,凡有意见的都在这个本子上批。毛泽东补充道:不仅是大势,也包括细节、文字。
对修改党章工作,邓小平确实连细节都注意到了。他受中央委托起草《关于讨论党章修改稿的通知》,下发给各省、市、自治区负责同志进行讨论时强调:“在党章修改稿中,请你们特别注意:(一)草稿中规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采用常任制度,并且规定各级代表大会每年开会一次,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请你们考虑这种制度是否妥当。(二)第三章第九条中关于中央机构问题,曾考虑到两种形式。一种是保持原来性质的书记处,设一个副主席;一种是不设原来的书记处,增设几个副主席,并且设立另外性质的书记处或者其他名义的组织,请你们考虑哪一种形式较好。以上两点,也请你们将讨论意见报告中央。”很快,各地的建议就反馈回来了。
1956年3月,邓小平主持中央秘书长会议,讨论八大代表选举等问题。后又主持召开中央秘书长会议,具体讨论出席八大代表名单。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由陈云、邓小平等20人组成负责选举的工作委员会,负责研究八大选举问题和中央机构的组织形式问题并提交报告,他们圆满地履行了职责。9月上旬,陈云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各代表团提出的八届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主持第七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各代表团正、副团长联系会议,讨论八届中央委员候选人,提出170人的名单;在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报告,代表中央说明八届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和这个名单的提出经过。结果,名单受到各代表团的一致好评。薄一波称赞“这个名单是一个团结的名单,是一个比较完全的、包括各个方面的名单”。李先念认为“这个名单的提出证明我们的党是成熟的”。毛泽东也非常满意,他在《关于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问题》的讲话中3次提到陈云,肯定他在报告提出的观点。会议表示同意陈云报告,通过了八届中央委员会候选人名单。
对于中央领导机构的组织形式问题,陈云和邓小平领导专门委员会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根据毛泽东关于设一个副主席还是设几个副主席的建议和中央《关于讨论党章修改稿的通知》中提出的讨论书记处性质问题的要求,陈云和邓小平主持专门委员会于8月初提出:一是将七大党章中关于选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人”改为“副主席若干人”;二是增设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三是把中央书记处置于“在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这项工作,不仅对成功召开八大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以后几十年党的建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云和邓小平等协助毛泽东主持八大筹备工作,既紧张繁忙又井井有条,既发扬民主又坚持集中。据李雪峰回忆:当时中央很注意发扬民主,坚持集体领导,走群众路线。筹备工作最早提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由陈和邓等和一些老同志负责,先从6个大区和军队的领导同志中选,大家可以随便提,提了约400人,比较全面。9月15日,大会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13人为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作为常务委员,陈云和邓小平担负着大量大会日常领导组织工作。9月,陈云3次主持大会主席团常委和各代表团团长会议,讨论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主持大会主席团会议,讨论政治报告决议修正草案和政治局委员、常委以及书记处人选;代表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宣布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的选举结果,代表大会主席团宣布大会闭幕。他说:“我们的大会已经胜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们全党今后的任务,就是为具体地执行大会的各项决议而努力工作。”他还代表大会主席团对向大会表示祝贺的国外兄弟党代表团和国内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表示感谢。
中共八大邀请了5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代表团出席。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他们以崇高的友谊参加我们党的这次代表大会,这对于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支持。根据中央主要领导人之间的分工,会议期间,陈云5次会见外国党代表团,分别同他们进行谈话,就苏共二十大和斯大林问题、中国革命历史经验、公私合营、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等一系列内政外交问题,阐述了中共的方针政策。这些会见和谈话,为增加兄弟党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中共同兄弟党的友谊,也为大会的成功召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