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诚信  >   信用知识  >   正文

你对你的信用了解吗

2014年12月17日 16:0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日前,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服务试点工作已经扩大到12个省(市),分别为江苏、四川、重庆、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浙江、天津、新疆。中国经济网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了解到,今年3月29日起,分批次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到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试点批次范围将逐步公布,凡持有试点省(市、自治区)身份证的个人,均可上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

  个人信用是您的“经济身份证”

  个人信用报告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全面反映您借债还钱、遵守合同和遵纪守法状况的信用档案。客观记录、整合您的信用表现,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您的信用状况,是您的经济身份证。

  具体而言,个人信用报告记录了您与银行之间发生的信贷交易的历史信息,只要您在银行办理过信用卡、贷款等信贷业务,其在银行登记过的信息就会通过商业银行的数据报送而进入个人征信系统,从而形成您的个人信用报告。

  举个例子:一名女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及时偿还助学贷款。后来,她与一名男子结婚。婚后,男子为办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可银行一查,发现他的配偶竟然有40多条逾期记录。男子最终因配偶的个人信用报告有“污点”被银行拒之门外。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非常重要。如果个人信用报告中有不良记录,以后涉及到贷款买房、买车、创业甚至是找工作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就算银行肯发放贷款,它的利率可能会相对较高,还款期限可能也会大打折扣。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个人信用报告只为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决策提供参考,金融机构还会综合考虑您的各方面情况,决定是否提供授信。

  信用报告网上查:谁能查?能查什么?怎么查?

  您只要登录如下网址https://ipcrs.pbccrc.org.cn/ ,就可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目前,有12个省(市)的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该网址查询,为江苏、四川、重庆、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浙江、天津、新疆(即身份证号码前两位为32、51、50、11、37、21、43、45、44、33、12、65)。

  通过此网站可以查询到您的个人信用报告(提供您在征信系统中的信贷信息、公共信息和被查询记录的详细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概要(提供您在征信系统中的信贷信息、公共信息和最近两年被查询记录的汇总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提示(提示在征信系统中是否有您最近5年内的贷款、贷记卡逾期记录、以及准贷记卡透支超过60天的记录)。

  登录上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后,如果是老用户,直接登录用户,提交查询申请,然后获取查询结果。如果是新用户,需要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是用户注册,需要填写注册信息,一个身份证只能注册一个用户。第二步是用户激活,在线注册提交申请后,如果通过身份验证注册成功,一般在第2天按照您注册时写的手机号码反馈含有激活码的短信,激活码7天内有效,登陆网站,使用激活码激活用户。第三步是查询信用信息。登录后可看到平台上主要提供的是“信用信息提示”、“概要信息查询”和“信用报告查询”三部分信息查询服务。

  目前通过上述网站查询是免费的,不过如果有疑问或认为信息不准确时怎么办?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若您在互联网查询中存在一些疑问,拨打征信中心统一客服进行咨询。如果认为查询到的信用信息有错误、遗漏等,可以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或业务发生银行提出异议申请。

  读懂个人信用报告

  您的信用报告中一般有基本信息、信贷信息、公共记录。其中信贷信息包括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和为他人提供担保的信息,是信用报告的核心部分。公共记录方面包括如法院判决和强制执行信息、欠税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等。

  逾期记录显示在哪里?最严重的逾期记录显示在“资产处置信息”和“保证人代偿信息”中。信用卡业务集中展示在“发生过逾期的贷记卡账户明细”、“透支超过60天的准贷记卡账户明细”中。逾期明细信息逐笔详细描述您的借钱、欠款、还钱历史等。

  不良信息在信用报告中保留多久?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不良信息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将在信用报告中删除。

  值得注意的是,初次解读信用报告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只要出现过逾期记录,就是信用状况不良好。其实,现实中造成逾期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信用的好坏不能单纯从一两次逾期看出来。不过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逾期的确是客观事实。不管原因如何,客户并不能完全推卸责任。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客户还是应该养成关注和维护自己信用状况的意识。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俊伟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俊伟

原稿件来源:中国经济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