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是抢救危重症患者,丝毫的马虎都会以生命不可挽回为代价。”
——徐 磊
徐磊: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行政主任、主任医师
党龄:11年
深夜,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叫醒徐磊。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医师,他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开通。穿衣起床,汇合急救车,徐磊一行立即驱车赶到病人身边——一位因车祸造成器官破裂、头皮与颅骨脱开并多处骨折、生命岌岌可危的患者。
急救车里,对生命的抢救开始了;手术室中,对生命的挽留艰难地进行着。
抢救重症病患是徐磊的日常工作,无昼夜之分,无寒暑之别。他说,“我们的工作是抢救危重症患者,丝毫的马虎都会以生命不可挽回为代价。”
“努努力也许就能抢回一条鲜活的生命,放放松也许就会失去一条可贵的生命”,这就是徐磊每天都要直面的“两条路”,压力如泰山之重。有时,徐磊也扛不住。在一次昼夜连续抢救中,徐磊片刻都没有休息,突然间,眩晕、恶心一阵阵袭来,他才想起自己忘了服降压药,一量血压,已经达到了180/120毫米汞柱。匆匆服药,转身继续。
ICU病房就是这么与众不同,越是年节越是忙碌,十几年来,他一个春节都没有休息过,甚至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星期天和节假日。每次节假日排班,徐磊都先问科室每一位医生的情况,然后将所有的空班都填上自己的名字。
1993年第三中心医院组建ICU病房时, ICU在国内医学界还是一个新兴学科,如今他们的ICU技术已经进入全国的先进行列。作为ICU专家,徐磊有很多独到之处,那些专业名词也许让人头晕眼花,但人们的直观印象是,经他治疗的许多危重病人延续了最可贵的生命。
熟悉徐磊的人知道,徐磊很少开镇静药。不开镇静药,医生的工作强度会成倍增加,有人问他为什么。徐磊有自己的理由:镇静药很贵,镇静药也有三分“毒”……
汶川地震发生后,徐磊作为天津市危重症专家奔赴四川,参加危重伤员救治工作。在震区的16天,徐磊每天仅有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经他治疗的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为100%。17岁的北川中学学生张建华在地震中受伤严重,面临截除双腿和右臂的可能,徐磊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寸步不离地守着这个被伤痛折磨的孩子,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经过12天全身心的救治,张建华的生命体征逐渐好转,为尽快手术创造了条件,张建华的四肢终于保住了。
徐磊说,很多病人撤掉呼吸机脱离危险的时候,自己“心里暖暖的,像出了太阳”。
这是他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