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省经过暗访组突击检查,查出一些干部上班时在宾馆打麻将、在茶馆喝茶等问题。日前,另一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据该省监察厅对各县会场所作的视频监察结果显示,其中6个县会场空无一人,1个县只有1人。随着这些现象的频频曝光,一些干部“散”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散”是一种不良风气,主要表现为散漫、涣散,缺乏组织纪律性。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散漫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迟到早退不在岗,不请假不汇报就离岗,常常不知去向。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或开会时开小差、读闲书、玩手机、打瞌睡,心不在焉。三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点来准点走,不迟到不早退却不卖力,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只想混日子凑时间。群众将这些散漫行为生动地概括为“上班点个卯,中午洗个澡,下午玩会儿电脑,等着下班了”。在散漫作风蔓延的机关里,往往会呈现环境脏、乱、差以及素质弱、效率低、态度差的整体形象。
有人认为,与“庸”和“懒”相比,“散”算不上大毛病,不必小题大做。殊不知,“散”的危害也不小。“散”字当头,带来的是机遇丧失。一些地方和部门干事创业的基础条件本来较好,但由于有的干部养尊处优、涣散松弛、办事效率低,致使资源被浪费、机遇被错过,事业原地踏步。“散”字当头,还可能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纵观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特大安全事故,在惨祸背后往往隐含着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在施工、调度、管理等方面的松散混乱。刻骨铭心的教训警示我们,对“散”的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而应把它作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散正风气,促使广大干部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以治散正风气,需要把从严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合理可行的具体目标,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头上。研究制定干部责任与利益、职责与报酬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办法,除工作业绩外还要加入效率、纪律、作风等指标,形成科学的责权利评价约束机制。建立和落实严格执行管理规定的责任机制,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和奖惩措施,提高干部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奖勤惩懒、令行禁止。
以治散正风气,加强效能监察是重要手段。应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使每项制度都有明确的监督执行部门。采用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等方式,随时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完善公务员考核奖惩机制,把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作为衡量标准,使干部的业绩和待遇挂钩,并对自由散漫、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问责,避免“年年订计划,年年完不成”现象的发生,确保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真的不一样。
以治散正风气,群众监督不可少。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是治散的一个好办法。可以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为群众创造能监督、敢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期限、监督办法和办事结果等,做到“应公开尽公开”, 让群众能监督;不怕丑不护短,敢于“曝光”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经初步查实后公开“亮相”,用制度保障和激励群众行使监督权,让群众敢监督;定期进行政风行风评议,聘请群众监督员,开展问卷调查,完善群众来信来访制度,为群众监督创造条件,让群众方便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