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自来水水泥路通到家门口
村支书扎西次仁记得,在毕世祥没来之前,这里的居住条件很差。村里没有修排水沟,大雨过后,积水排不出去,落到墙角低洼处。时间久了,房子的根基被侵蚀,很容易发生坍塌。然而最恼火的还是吃水。扎西次仁说,洗衣做饭,牲口饮用水,都要去两公里外的真曲河挑。
2012年,毕世祥来了之后,协调了60万资金,帮助村里修了8个涵洞。同时对道路进行了硬化。为了改善用水问题,先锋村还启动了人口安全饮水工程。
如今,3米多宽的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的家门口。3月25日,在村民珍拥家,一拧开水龙头,清凉的地下水汩汩地往外流。8岁的扎西顿珠刚从外面玩耍回来,顾不得大人的劝阻,对着水龙头喝了个饱。
作为中国知名传统手工业制作基地,先锋村所在的河坡乡久负盛名。但在2012年之前,先锋村村民更愿意外出务工。
村民齐麦丹增说,主要是怕没销路。“花了2个月时间手工打造了一尊佛具,卖不出去,怎么办?”毕世祥鼓励村民在家里开起小作坊,并且通过订单的方式,打通产品的销路。“以前人均年收入2000元,现在翻了一番。”村民齐麦丹增(音)说,这是他(毕世祥)的功劳。
最后的短信“冰冷,很不习惯”
3月21日,毕世祥家中。妻子许惠明紧紧地握着手机。里面上万条短信都是毕世祥发来的。最近的一条短信发自2013年12月15日17:00。“冰冷,好不习惯。”这六个字,是他给妻子最后的留言。15日晚,结束了成都的会议后,毕世祥回到了家。许惠明当时在成都开会,康定刚下了雪,很冷。收到短信后,心疼丈夫的许惠明立即给楼上的邻居打了电话,让她给“阿哥”(毕世祥)弄点饭吃。许惠明说,丈夫对家庭那种爱是深深地放在心底。但是他分给家庭的时间太少了。
80岁的老母亲至今仍和妹妹妹夫挤在丹巴一个50平米的房子里。毕世祥一年难得回去几次。妹妹毕玉对哥哥有些怨言,称他是“指挥家”。父亲去世和母亲做手术时,他连医院都没去。只是电话里指挥她和许惠明。“不晓得他在忙啥子”。
去世后找不到一张全家福
许惠明和毕世祥结婚20多年来感情一直很好。在熟悉毕世祥的人眼中,他是一个完美的丈夫。妻子生日,他不能陪在身边。但总会发来祝福的短信。毕达记得,2002年爸爸从美国学习回来,他买了一束玫瑰花,和妈妈到机场接机。当母亲把玫瑰花交给父亲时,父亲从里面的衣兜里掏出一枝玫瑰花送递给了母亲。
在家的时候,妻子在厨房做饭,毕世祥会倚在门口,和她聊天,兴致起来了,还会即兴来一曲,给妻子解闷。“我们总是聚少离多。”许惠明说,2011年3月,毕世祥到石渠县开展群众工作,作为州卫生局工作组成员,她也到了这里。两人在一起呆了半个月,这居然是最近20年来夫妻单独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段日子。毕世祥去世后,许惠明想找一张全家福作纪念,可是,她翻遍了房间,竟是没找到。(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甘孜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