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外界期待中国走向比利时智库专家称——
中国“变身”行动者
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8日在海南博鳌拉开帷幕,来自海内外约3000位政商等领域的嘉宾齐聚博鳌小镇,本届年会主题为“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中国改革相关话题备受关注。此外,论坛今年悄然“扩身”,会期较往年增加一天,首次变为4天。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此前宣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出席10日举行的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这是继2012年后,李克强再次出席这一论坛。
论坛召开之时,正是亚洲和新兴经济体将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的未来怎样?亚洲经济的未来怎样?外媒纷纷关注博鳌论坛即将给出的答案。比利时智库专家霍尔斯拉格今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从国际会议的参会者变成行动者,将在亚洲担当起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色。
看变化 中国从单纯的参会者转变为行动者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博鳌亚洲论坛已经举办了十几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霍尔斯拉格:在诠释中国的发展愿望和计划上,博鳌亚洲论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国际论坛”之一,其国际形象也快速增长。这个论坛引起了很多其他的政策决定者的重视并积极参与。而在其他国际论坛和国际组织的会议上,越来越多地看到了中国政府官员的身影,尤其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身影。
FW:中国的角色又有哪些变化?
霍尔斯拉格:中国在参加这些国际会议时已经从“参会者”的身份,成为了“行动者”。也就是说中国从以前的仅仅只是参加会议,到现在的能够在参会期间提出更多的意见并付诸行动。这是非常好的变化过程。而博鳌亚洲论坛的影响力也需要这样的演变过程。可以说,博鳌亚洲论坛的影响力取决于其能为亚洲问题找到具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FW:本届年会主题为“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结合中国的情况,您如何解读这一主题?
霍尔斯拉格:亚洲国家须不断推动经济一体化,通过结构性改革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传统的农村社会通过工业化转向城市化社会的模式不再奏效。因为工业已经不能像数十年前那样提供很多“红利”,诸如带来就业和收入等。但是工业对一个经济体的竞争力和收支平衡来说依然非常重要。
因此,中国真正需要的是找到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否则将面临与邻国更多的经济摩擦。未来中国向其他邻国很好地解释“如何平衡中国与亚洲的关系”非常重要。而博鳌亚洲论坛为中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谈期待 外界希望借领导人演讲了解中国动向
FW:每届博鳌亚洲论坛都有中国领导人出席并发表演讲,您对此如何评价?
范德普滕:博鳌亚洲论坛是旨在促进亚洲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盛会,因此,这是一个中国向全球传递声音的合适平台。而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将向全球提供中国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势必会引起亚洲以及全球其他国家的关注。
FW:外界最期待中国领导人在演讲中谈及中国经济的哪些方面?
范德普滕:中国经济位于国际很多“供应链”的核心,是全球经济活力的主要发展动力。因此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中国经济模式与其他经济模式的兼容性问题,外界普遍表示关注。而中国领导人在国家峰会和论坛上发表演讲能够帮助世界更好理解中国的利益以及政策。
在这些重要的国际场合上,中国领导人即将发表的演讲是非常透明和侧重点非常明确的,因此凸显了其重要性。而国际受众也能够借此机会在网上认真研读演讲稿,了解中国的发展动向。例如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对亚洲邻国的经济和安全事务的发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