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全球经济转型背景下民营企业如何有所作为?民间投资更青睐哪些领域?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期间,参加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的40多位来自政府、企业和学界的嘉宾热议上述话题。
“放手、放手、再放手”
“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总的来讲就是要放手、放手、再放手!”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发出强烈呼吁。
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认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仍面临四大难题:市场准入、税费负担、融资困难和权益保障。“而且根据我们调研,侵犯民间投资主体主要是权力部门,民营企业很无奈,也很困惑。”
张维迎表示,政府监管必须透明化、法制化,对所有企业一律平等对待,不能因某些企业的特殊身份而特殊对待,进而对另一些企业进行歧视。
他特别提醒,政府一要改变心态、改变意识。“投资是企业家的事,不是政府的事。我们无法相信政府官员比企业家判断得更准确,更何况政府官员本身不担当任何风险。”
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表示,政府需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平台机制,让所有企业的问题都能在这里得到公平处理,这才是政府对民营企业最大的支持。
“固定资产投资只能也必须依靠民间投资”
“去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7万亿元,如果投资增长是18%,那就接近44万亿元;去年民间资本投资占到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62.1%,如果今年不超过70%的话,GDP增长7.5%的目标就可能完不成。”保育钧认为,政府的公共财政应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应该再充当投资主体;国有资本的投资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行业,不应该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只能也必须依靠民间投资。”
但是钱往哪里投?投去干什么?“未来三年民营企业国内和海外投资大有作为的行业是什么?”会议主持人、德勤中国全国客户与市场战略主管合伙人陈建明提出了两道选择题。
结果显示,“科技、电信与传媒”是嘉宾认为国内最具潜力的投资行业,“消费品”和“医疗”并列第二;海外投资方面,得票最高的是“现代农业”,其次是“海外房地产”。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则认为,面对国企、外企竞争,民企可以找到差异化的方法实现共同成长。“比如金融行业,地方小金融成长非常快,小额担保、租赁等方面民营企业有很多可为的地方;在三四线城市基础建设、保障房建设方面,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完全有可为之处;即使是能源行业,民营企业也可以在走出去当中找到自己的机会。”
有了合适的“鞋”还可以买新“鞋”
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卢伯卿在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2012年民营企业海外并购规模约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并购数量上民营企业已占到62%。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日趋活跃,规模日益增加,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并购案已经屡屡出现,并购目标也从早期的获取技术、立足国内市场,逐渐转变为品牌拓展、取得海外销售渠道和获取当地市场。”卢伯卿说。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加快,但同时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现场调查揭示,近半数的嘉宾认为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投资地法律环境和商业文化不熟悉”;其次是“并购后整合能力欠缺”。此外,“目标企业对中国企业持续运营能力不信任”“融资渠道狭窄”“政府投资审批流程复杂、时间长”也被认为是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重大挑战。
“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但是你买了一双适合的鞋,不等于不想买新鞋。”对于民营企业“走出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认为,民营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产业和行业特点,先把国内事情做好。“适合‘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就‘走出去’,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也要有国际视野。”
“不能用宏观环境掩盖自身弱点”
“近些年社会舆论为民营企业做了不少呼吁,希望政府改善宏观调控,为民营经济创造平等发展机会。但千万不能用宏观环境掩盖民营企业自身的弱点和问题。”保育钧说。
他认为,民营企业“普遍不太会商业模式创新,只会打价格战,自相残杀,一地鸡毛,很惨”。“当务之急,就是能否突破单打独斗的传统发展模式,走联合发展或兼并重组之路。”
保育钧还表示,面对国际国内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动辄几亿几十亿的投资项目和日新月异的科技新成果新产品,仅靠一己之力,靠创业之初的“父子兵”“亲兄弟”式的管理是难以应对的。
据统计,全国现有民营企业1085万户,但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股份制公司还不到4万家,98%以上的企业股权结构单一;平均每户注册资金300万元左右,实力有限。“但产权明晰是民营企业最大的优势,发展动力强劲,这为突破产权封闭的束缚实现抱团取暖,实现由小老板、大老板向企业家转变提供了条件。”保育钧说。(新华社记者何宗渝、罗宇凡、王存福)
[ 责任编辑:杨云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