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镇上的美容师:忘掉悲痛,从美丽外表开始

时间:2011-04-22 11:24   来源:华西都市报

曾芸正为顾客做头发

蓝天白云下,水磨羌城尽显万般风情;青山碧水旁,禅寿老街展现一派祥瑞。

  时值清明,天气微微有些阴沉。走在水磨羌城中,大夫第庭院门阁依然氤氲着古风遗韵,古街两旁的特色餐馆和商铺让游人流连忘返,而没有羌笛幽怨的春风阁则居高临下,尽揽水磨风光。

  三年前,水磨镇让人痛心牵挂;三年后,水磨镇让人倾心留恋。

  同胞之情 爱美之心

  墓碑上的名字不认识,也要掉眼泪

  那次的公墓祭扫之行让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应该好好地活着。而从小梦想当化妆师的她决定,坚持自己的梦想,在镇上重新开一家美容美发店。

  走在水磨镇的禅寿老街上,“芸芸美容美发店”里传出爽朗的笑声。一位留着俏丽短发的年轻女孩正认真地为顾客打造着发型,她和顾客一边交谈着,一边按要求改造着发型,并不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吹整、定型,最后插上一朵花型的发夹,顾客对着镜子左顾右盼,付了钱满意地走了。

  她叫曾芸,水磨镇人,今年24岁。三年前的地震中,曾芸家的房屋垮塌。“当时我一个星期都没敢下山,也没法下山。”透过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她钻进已成危房的家,拿了些钱和衣服。一家人在山上的平地搭了个棚子,晚上醒来时,全身都是湿漉漉的。

  后来,她来到山下的镇上,自己的理发店和原本美丽的小镇都已不复存在。

  水磨镇离映秀镇很近。2009年清明,曾芸和朋友相约一起来到位于映秀的5·12遇难者公墓,献上一株菊花。

  “当时的路还都是泥巴做的,看着一个个土包和墓碑,心里说不出地难受。”虽然墓碑上没有她熟悉的名字,但她还是坚持在每一个墓碑前停留一下,仔细地默念着一个个原本陌生,后来却感觉亲近的名字。“大家都是同胞,而且我也经历过地震,有着别样的感触和亲近感。我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看过来,眼泪就掉下来了。”

  扮靓身边的人外表美,才有好心情

  “现在多少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地震后,我觉得没死就是幸福的,有许许多多的好心人帮助和支援让我们有了更好的家园,所以我希望能用我的能力,也实现别人渴望美丽的愿望。”

  地震之后,重建工作陆续展开。水磨重建伊始时,按照相关政策,同时也为鼓励创收,政府免费租给她一间铺面。她又拿起了剪刀和吹风机,重新干回老本行。现在,靠经营这家店,曾芸的年收入在五六万元左右,“日子还算不错”。

  2010年清明,正值新店开张的初期,忙于工作的她没有时间前去公墓祭奠。而今年的清明,她准备带着妹妹和好友一起去公墓祭扫。

  作为小镇上不多的美发店之一,爱笑的曾芸有不少回头客,而且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亲近得很。

  “女人天生都是爱美的,我希望能把身边的人都变得美美的。”地震过去三年了,曾芸的店越做越大,一半美发,一半卖美容用品,她手下还有两个美容师,妹妹也在跟她一起学习手艺。

  “外表美了,心情才会舒畅,才不会记得那些可怕的事情。”她笑着告诉记者。嘴角下的美人痣让她的微笑更加动人。

  水墨之城

  碉楼矗立新城山间 羌寨如水墨画卷

  在这座具有羌族文化鲜明特征的、迈向现代化城镇的新羌城中,像她一样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人,还有不少。

  这个将散落在高山峡谷的羌寨建筑群重现的古镇,建设总用地61117平方米,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布局建筑单体170栋,农贸市场1个。每栋不超过3层,通高9.6米。其中底层为商铺,二层及三层均为住宅。共安置群众380户,主要街道3条,巷道10余条,纵横交错,形成商业步行街区。还有飞鸿广场、羌绣广场、羌笛广场、羊皮鼓广场、春风广场、羌雕广场等多座广场,在羌雕广场中心,矗立着书写“水墨羌城”四个大字的羌族碉楼。

  在新城中,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建设自己的新生活。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编辑:陈佳慧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