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新生永昌 “堪称全国最美县城”

时间:2011-05-13 15:36   来源:四川新闻网

  北川老城依然肃穆,而20千米外的新北川却已欣欣向荣。在社会各界的援助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新北川住宅小区陆续落成,共有8000户共3万余人得到安置住房,占北川老城需安置人口的90%以上。新北川居民感慨说,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快。

  5月2日,土生土长的北川羌族人陈炳虎缓步走在北川老城熟悉而又陌生的柏油马路上。

  沿路两旁的楼房,大多倒塌成了瓦砾,摇摇欲坠的,已经被后来人用一根根钢架固定。走到一处倒塌的楼前,陈炳虎停下脚步,平静地说,这就是我三年前的家。地震时,他和妻子女儿逃了出来,住在附近的哥哥和老母亲却不幸遇难。在哥哥家房前,他躬身献上一朵白花。站起身,他手指着正南方向,轻声说:“哥,我们的新家在那里。”

  这一次,陈炳虎没有流泪。

  他所指的位置,就是北川新县城所在地。新县城距老北川约20千米,是“5·12”地震后唯一一座整体异地搬迁的县城。新县城被定名为“永昌镇”,以此祝福北川永远繁荣昌盛。

  今年元旦期间,陈炳虎一家四口搬至新县城。他回忆,第一次走进新县城时,全家人瞠目结舌,“感觉这座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新县城内,住宅区、行政区、商业区各自独立,建筑风格分明,马路整洁宽阔。小区内绿草茵茵,花团锦簇,小桥流水,甬道纵横。陈炳虎说,这样的新城,比老北川更大、更漂亮、更舒适。

  记者了解到,新北川建设在注重城市功能的同时,还十分注重节能和环保。例如,在建材的采用上积极推广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主要路段使用LED节能灯,垃圾和污水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整个县城绿地面积达到163公顷,人均绿地2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高达46%,堪称全国最美丽的县城。

  新城落成后,北川县政府为老县城的受灾群众们分房。陈炳虎一家分到了新县城尔玛小区121平方米的大户型房。走进新家,南北通透的户型、敞亮的落地窗都让年过五旬的陈炳虎合不拢嘴。他说自己当时轻敲墙壁后,止不住夸赞这房子“绝对踏实”。

  陈炳虎一家属于老北川有房有户的家庭,按政府分房政策,陈家每平方米只需交纳600元,加上原房屋因地震损毁,政府给予了一定补贴,老陈一家很顺利地入住新居。在同一个小区里,他和不少老街坊依旧是邻居。

  陈炳虎说,他心里很清楚,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和来自全国各界的援助,他有生之年再不可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他感慨说:“幸福,来得太快了!”

  记者从北川县政府了解到,新北川建设用地约8平方千米,共建设了4个住宅小区1万多套房屋,从2010年年底至今,已有8000多户共3万余人陆续入住,占北川老县城需要安置人口的90%以上。北川中学:在感恩中孕育希望

  学校承担着传承文化、提高人口素质的重任。作为北川县唯一一所高中,北川中学在当地显得尤为重要。“5·12”地震让北川中学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令大家都难以想象的是,这所学校竟然在三年内就实现了涅槃重生。

  从尔玛小区步行10分钟,就可看见北川中学的大门。

  与陈炳虎同住一个小区的老李,每天都忍不住到校门口,隔着围墙张望。“5·12”地震时,老李的女儿正在位于老县城的北川中学上课,结果他再未能与女儿见面。老李说,看到新北川中学建得如此漂亮,有更多的学生入校学习,他撕痛已久的心终于可以得到些许慰藉。

  跟随陈炳虎前往北川老城祭奠时,记者曾目睹北川中学原址震后的模样。校区建在半山腰处,数不清的巨石从山上滚落,将校区完全覆盖,峥嵘之间甚至难以觅得一块砖瓦,只剩下一根国旗杆和一处篮球架屹立不倒。据了解,北川中学数百名师生都葬于这山石之中。

  很难想象,这所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学校,竟然能在三年内重生。走进校门,教学楼上宽阔的电子屏幕显示着校训:“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穿过大片的草坪和花丛,是学生室外活动区域,该区域有16块篮球场地、一块天然草皮的足球场和若干乒乓球场地,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们欢声笑语不断。操场边,学生宿舍楼和教学楼整齐排列,窗明几净,图书馆、实验室、礼堂、计算机房一应俱全。

  该校总务处主任肖志敏介绍说,新北川中学占地225亩,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楼、图书馆等建筑共10栋,建筑面积共73万余平方米,这一规模已超过原校区两倍,可容纳5000名学生同时上课。新校区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负责援建,2010年8月,该校区正式竣工,9月1日开学时,共有2600余名学生前来上课。

  校园内设有一面感恩墙,墙上注明了曾经捐助北川中学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名字,这份名单在墙上排出几十米长。“感谢政府,感谢社会。正是有了这么多的爱心捐助,北川中学才能重获新生。”肖志敏说,地震之后,他做梦也想不到,北川中学会如此迅速地崛起。

  唯一尚待恢复的,是学校的师资力量。肖志敏说,原校200余名教师中有数十人遇难,另有教师因家庭遭受重创等缘故,不再承担教学任务,“有的老师没了孩子,走进教室看见学生就忍不住痛哭。”

  目前,继续留任的原中学教师仅有50余人,大多数老师是新招聘的,教学队伍趋年轻化。

  但从教学上看,北川中学已走出“5·12”地震后的阴影。如今,学校教学恢复稳定,学生成绩稳步攀升。据该校教师预计,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高考中,学生成绩至少能达到地震前水平。

  记者在校园参观时,听到教室里传来学生们合唱的声音,“泪曾经多痛,忘却中铭记。我们牵手大步向前,朝幸福奔去。人间真情不息,永远心存感激。有了我有了你,家乡依然美丽。”

  肖志敏说,地震让学生们学会了感恩,他们胸怀重建家乡、回报社会的强大动力和坚定决心。新北川中学,正为这片土地孕育着希望。

  北川人民医院:四次易址迎来重生

  医院是百姓生命健康的保障。然而在地震到来之时,北川人民医院遭受重创,职工遇难人数超过三分之二。幸存下来的医院职工,在三年间辗转于北川各地,始终坚持义务医治受灾百姓。现在,他们迎来了医院的重生。

  在新北川县城住宅小区附近,让北川人感到亲切的,除了北川中学之外,还有北川人民医院。这座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距尔玛小区也不过数百米,这让陈炳虎等刚刚搬家的老北川人很兴奋,也很意外。因为他们清楚,这所医院曾在地震中遭受毁灭性打击。

  据该医院副院长汤志新介绍,“5·12”地震前,医院在编职工共181人,地震中遇难职工有120多人,“除了出差或轮休的职工,其余的基本没剩下。”医院办公楼尽毁,“连一根针线都没抢出来。”

  可就是这仅剩的数十人队伍,在地震当晚就投入到对当地受灾群众的抢救当中。在北川中学操场上,他们靠从废墟里捡来的白酒为伤者消毒,用小学生的红领巾止血,用树枝、木块对骨折患者简单固定。

  震后十多天,这支北川仅存的医疗队伍随避难人流,前往距老县城不远的擂鼓镇。在受灾群众帐篷里,他们临时组建医疗队,靠捐献的药品,每天为600多名伤患进行义务救治。此后,因泥石流频发、各地重建工程启动等诸多因素,这支队伍两年内辗转了4处,奔波的同时始终坚持救死扶伤。

  2010年9月,由山东省投资1.4亿元援建的新北川人民医院大楼正式竣工。新址占地40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有床位200余张,医疗设施非常全面,也很先进,各类条件已超过震前原医院的水平。医院正式恢复运营后的短短三个月内,共为2900余人进行体检,收治住院病人1000余人次,门诊量在1万人次左右。

  由于业务量增长迅速,很难满足新北川县城百姓的需求,今年2月,该医院又将两大科室扩展为四大科室,平均每日在院病人100名以上。同时,震后造成的医护人员紧张问题更加凸显。目前,医院正计划面向全社会招募人才,继续壮大医疗队伍。汤志新说,在擂鼓镇的受灾群众帐篷里,他曾经设想过重建北川人民医院的愿景。“按照当时的预期,若具备这样的规模和条件,可能三十年都无法实现。”说到这里,他眼眶湿润,“感谢全国人民,尤其是山东援建方的支持。”

  在医院妇产科病房内,不时传来声声婴儿的啼哭。汤志新欣喜地说,每天工作最高兴的事,就是在这里能看到北川生命的延续。

  北川电网:智能用电是新城新景象

  电网,是一座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新县城崛起的同时,人们欣喜地看到,电网再一次让这座城市焕发生机。北川电网,已变得更稳定,更强大,更智能。

  搬新家之后,老北川住户文祥云每晚都会在新县城内散步。文祥云说,新县城让自己欢喜,不单因为它漂亮,更因为它先进。转遍了整座新城,处处灯火通明,他却始终没有发现一根线杆和一条架空电线。

  据北川供电公司党委书记范小龙介绍,按照电网重建规划,北川新县城的电网已经走在全国县域电网的前头。其中,110千伏线路采用架空线,其走向避开重要的景观视点,不从新县城内部穿过,而10千伏线路在生活区全部采用地下电缆排管敷设。

  让文祥云感到“先进”的,还有新县城建起的全国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永昌变电站。该变电站主控通信楼集变电站控制、通信等多功能为一体,按无人值班设计。当用电负荷增高的时候,该变电站可以自动增加供电;相反,负荷降低,则供电相应减少,从而减少电力输出浪费,实现节能减排。另外,它还具备对各类参数的在线监测功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文祥云说,北川人亲切地将这座变电站成为新县城的“智慧之心”。

  新北川电网的先进“智慧”还不止于此。文祥云刚入住时,就发现自家的电表很独特。按下电表上的白色按钮,可以清楚显示当月及上月使用电量、用电峰谷期电价、电费余额等信息。他说,按照电表给出的峰谷期电价提示,自家每月电费能节省三分之一。

  北川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彦军说,目前,北川新县城已经完成了1.2万余只智能电表的安装,实现了全城覆盖。另外,新县城尔玛小区还设置了2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下一步,充电桩将继续在各居住区普及。随着电网建设逐步完善,新北川将成为全国首座智能电网县城。

  据范小龙介绍,在新北川电网设计过程中,全城供电能力按6万千瓦配置,负荷约0.85万千瓦每平方千米。规划110千伏变电站2座,均布局在县城边缘。预计2020年,新北川用电量将达3.53亿千瓦时。

  提起北川的电网建设,北川县副县长李斌感慨良多。

  他记得地震之后,整个北川电网几近全毁,其中擂鼓110千伏变电站进线出线全损,县城内35千伏线路也遭受重创。震后第一时间,周边各地发电车纷纷火速聚集于北川的情景,他至今仍历历在目。他还记得,在北川电网重建过程中,曾有来自省外支援北川的供电员工遭遇泥石流,在山头上被困两天两夜……如今,他仍感叹“被国家电网的力量所震撼”。

  李斌形容新北川电网“非常强大”。他说,地震之前,北川工业占全县生产总值比例在30%多一点,这一比例不算高。新县城重建已经开辟出北川工业区,工业产值比例势必将得到提高。而北川电网,将成为新城工业发展的最强保障。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编辑:芮益芳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