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智能电网穿越四川震区大地

时间:2011-05-13 16:16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电网“5 12”灾后重建成效突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经过三年灾后重建,汶川“5 12”特大地震灾区电网建设取得喜人进展,一个坚强智能化的全新电网为灾后重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日前,记者来到震区进行采访。

  5月7日,在北川新县城步行街,因为“5 12”临近,游人比平时多了许多。与其他县城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密密麻麻的“空中蜘蛛网”,所有电线都已入地。因为没有电线的阻挡,孩子们在广场上开心地放着风筝,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在北川智能变电站,站长杨子涛自豪地对记者说:“北川智能变电站里拥有北川新县城的主供电源,它是北川的智能之‘心’,”杨子涛指着手边一套装置介绍道,“这是GIS组合设备,里面是六氟化硫气体,一共有12个气室,每个气室都有光纤传导,将采集的数字直接传递到控制室。”

  这是北川新县城电网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北川,在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四川电网不仅更坚强,还更加智能。

  立足灾区恢复重建和长远发展需要,四川省电力公司在地震当年编制完成《四川省电力公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恢复重建三年间,四川省电力公司共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投资140亿元,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7座,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线路约1200千米,灾区电网的供电能力、电网结构、技术装备水平部分超过震前水平。

  这一串普通的数字,是四川电力人用辛勤汗水写成的。“灾后重建绝不仅仅是复制重建。”为了这个诺言,四川电网震后三年来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

  德阳绵竹,这里曾是四川省新农村电气化县的标杆,汶川特大地震使这里的电网几近瘫痪,电网千疮百孔。地震中,绵竹遭受重创,受灾程度排在第三。该市21个受灾乡镇、50多万受灾群众电力中断,变电站、输电线路、城网、农网均遭损毁,电网瞬间瘫痪……昔日的“示范县”不见了踪影。

  2009年8月,四川省电力公司与德阳市政府签署战略协议,三年内计划投资30.8亿元用于支持德阳电网建设,全面实施“康桥工程”,安排5.3亿元资金用于支持绵竹电网的建设和改造,重建绵竹电气化县。经过近两年时间的重建,2010年5月11日,绵竹市重建国家电气化县工作如期完成。

  不仅在德阳,在绵阳、在广元、在汶川,四川电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三年来,四川电网总体投资近500亿元,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8702千米,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3623万千伏安。三年来,四川电网累计向灾区提供电量683.11亿千瓦时,满足了50个灾后重建工业园区和803个城镇的用电需求。四川省电力公司重建和新建水电送出通道工程13个,保障了紫坪铺、映秀湾等约255万千瓦因灾受阻水电和狮子坪、柳坪等近100万千瓦新增水电的送出,三年来,已累计外送电量339亿千瓦时,最大限度保障阿坝州等地区水电送出,有力推动了灾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十二五”的四川电网计划总投资超过1000亿,建成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32座、投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24107千米,变电容量10795万千伏安,在现有基础上“再造一个四川电网”。到2015年末,500千伏变电站达到54座、线路超过1.6万千米,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之一。

编辑:芮益芳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