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灾后恢复重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

时间:2011-04-23 17:52   来源:四川日报

  核心提示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党的领导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优势。

  □张剑

  三年前,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际舆论曾经惊叹:赈灾难度之大,需救济人数之多,重建工作之浩大复杂,在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三年后,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创造了世界救灾史上的奇迹,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

党的领导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提供了根本保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任务急迫而艰巨,如果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势必会陷入被动、无序的低效状态。党的领导为恢复重建提供了坚强保障。

  灾后恢复重建充分展示了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能力。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立即作出部署,迅速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在恢复重建中,党中央周密组织、科学调度,建立了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区域协作、全民动员的工作机制,凸显了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群众动员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灾后恢复重建充分展现了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是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体现的。在恢复重建中,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人民群众夺取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最后胜利的斗志与信心。

  灾后恢复重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要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党和政府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优先和重点地位,使广大灾区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集中力量办大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

  一个国家处理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往往是衡量其制度优劣的重要尺度。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有效应对巨大灾难和突发事件的挑战,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灾后恢复重建的奇迹,离不开举国体制的承载和运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表现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目标,在科学决策与民主程序的基础上,动员和调配全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实施全国性的统一协调行动。建立对口支援机制是举国体制的集中体现。三年的实践证明,对口支援机制保证了救灾和重建物资、款项的均衡合理配置,为灾后恢复重建创设了高效的机制平台。对比世界其他国家救灾与重建的实践,举国体制的救灾与重建模式十分有效,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根本做不到的。

  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灾后恢复重建的奇迹,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的雄厚经济实力。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迅速发展,为抵御、抗击巨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奠定了坚实的国力基础。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优势

  一个民族要战胜巨大的灾难,光靠物质力量还不够,还必须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广大灾区群众和援建人员迸发出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强大精神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优势。

  这种强大精神力量,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纽带。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入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日益深入人心,为救灾与重建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困难多、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它不是物质家园的简单复制,而是要实现作为灾难补偿的历史进步,没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做支撑,是难以实现目标的。在恢复重建中,我们党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中华民族展现了一股昂扬向上的精神。

  中华民族在灾后重建中表现出的凝聚力和奋斗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当代中国生动而有力的诠释,也是我们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际践行。它宣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活力,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作者单位:教育部社科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编辑:陈佳慧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