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祭奠——建设一个美好的新汶川

时间:2011-04-22 08:05   来源:中国网

花海之中的新民居

住进新居的五桂村村民

广东援建的新映秀

  中国网讯(记者 张梅芝)3月的四川,到处是盛开的油菜花,黄灿灿的夺目耀眼,充满生机。层层叠叠的花海之间,是一片片崭新的民居,一座座崭新的学校、医院……3年,中国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汇聚起中华民族的大爱,让劫后余生的汶川人走出悲伤,建设起一个新的汶川,一个新的家园!

  用什么祭奠地震中死去的同胞?当清明节来临之前,当我再一次站在地震遗址的废墟上,反复叩问的这个问题,此时有了明确的答案——在新的家园,开始新的生活,这是“汶川人”对于地震死难亲人最好的祭奠!也是中国人对于死难同胞最好的祭奠!

  让居者有其屋

  当我再一次站在5.12汶川大地震遗址上时,依然能感到大地在震颤。美丽的小城、书声朗朗的学校、温暖的家,转瞬间化为废墟。因此,让“居者有其屋”,在这个特殊的时时刻,有了特别重要和独特的意义。

  当灾区530万户人家,或者住进了自力更生搭建的临时住房,或者被安置在政府提供的帐篷和板房中后, 中央和四川省政府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建造新的家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表示,做好灾区重建的十件事,第一件就是确保灾区群众早日住上永久性住房。但是,10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39个极重灾县,530多万户居民和村民住房,8500多所学校,2300多所医院……这是一个何等巨大的工程!正如刘奇葆书记所说,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重建规模空前、难度空前。可是,困难并没有吓倒中国人。“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完成,”建设一个“安全、繁荣、宜居、特色”的新家园,一时成为灾区的流行语。

  重建需要的资金是最大的难题。总需求1.7万亿元,钱从何而来?纳入国家规划的8600多亿元,其他资金来源则五花八门,包括中央重建基金、对口援建、社会捐款、特殊党费,最后的缺口1.3万亿,只有找银行贷款解决。

  重建是百年大计,规划和设计不能马虎。为此,四川请来了全国100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1万多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者,甚至向世界知名设计大师征集方案,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新西兰等国家的权威专家参与规划设计。

  地震带来的伤痛刻骨铭心。安全和抗震成为人们对于新房子的第一位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重建项目的选址事关重大。为此,四川的重建坚持了“三个避让”,避让断裂带,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泄洪通道。建筑物使用的钢筋规格和数量都比一般情况要大,要多。2010年8月,四川再次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泥石流,震中的新映秀经受了考验,证明选址是科学的。

  按照中国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08年特大地震发生的四川绵竹、江油、青川、汶川等重灾区,目前已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的目标。根据调查结果,98%以上的灾区居民现已住进或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城镇重建住房,或经修复加固,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住房;无论是山东,浙江,还是江苏、广东的援建者,来自全国18个省市,目标却只有一个, “让居者有其屋”,不仅仅是有房子住,而且是有好房子住。有人说是“地震两秒钟,跨越二十年”,当地百姓和建设者们说,“奋战两三年,跨越二十年”。

  如今,在汶川地震灾区,建设得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当我们走进一个个绿树掩映的新村落,新县镇时,看到的是高层的楼房,连体的别墅,林盘院落,羌族雕楼,传统与现代结合,民族与时尚相融。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不仅通电,通水,而且通真正做到了“安全、经济、实用、省地”,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社区,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编辑:陈佳慧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