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妈祖 护佑海上丝路 见证历史大潮

2023-04-26 10:13:00
来源:宝安日报
字号

 

 

 

康熙版《新安县志》对赤湾天妃庙的记载。

  

 

  《重修赤湾天妃庙记》

  

 

  康熙版《新安县志》对赤湾天妃庙的记载。

  

 

  汪鋐率军收复屯门。(郭喜忠绘图)

  

  天后是谁?

  天后,又称妈祖、天妃、天上圣母、娘妈。

  相传天后(妈祖)的真名叫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在救人时身陷激流,溺水身亡,据说,她乘长风驾祥云升天了。

  天后从小立志不嫁,但她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己任,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去世的当年,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就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随着海上渔业、商运的发展,天后(妈祖)的信仰,遍及我国沿海及港、澳、台地区,发展到有港口必有天后(妈祖)庙的程度,并遍布南洋各地。现今,各国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都存在天后(妈祖)信仰,相当多的海外华人把天后(妈祖)作为祖国和母亲的化身。

  历朝历代给予天后(妈祖)的赐封达到36次之多,其名号级别越来越高。宋代在其去世后先是封其为“通灵女”,很快变成“灵慧夫人”,元代则以“南海女神加封天妃”,清代的康熙十九年升级为天妃圣母,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顶格升级为“天后”。从此“天上圣母”和“天后”从此便成了妈祖的圣称。由于“天后”身份不能继续升级,后面的朝廷封赐就不断增加对天后(妈祖)人的褒扬语,清咸丰年间最后一次封赐,天后(妈祖)的名号,达到了64个字。

  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天后(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天后(妈祖)。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赤湾天后宫 海丝路关键节点

  赤湾天后宫(赤湾大庙)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为何地位显赫?赤湾大庙相传于宋代初建,元代已名声远播,故其营造气势宏伟,历经明、清两朝多次修葺,规模日隆,至清代后期,建有九十九道门,规模宏大,为海上丝绸之路至重要物证,亦见证多次重要历史进程。

  宋末初建为旧庙,地址位于现址的西北侧后部分,庙名或称妈祖庙;宋末,传说宋少帝赵昺遗骸漂至赤湾,赤湾大庙大梁掉落,乃天后(妈祖)降梁木为棺,众人葬之小南山下,为今之宋少帝陵;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封赐“护国明著天妃”,此后可称“赤湾天妃庙”;明代,赤湾天妃庙为皇帝敕封三座天妃庙之一。据《敕封天后志》记述:郑和在珠江口的广州大星洋(老宝安当时属于广州府,大星洋即赤湾外面海域)遇险,天后救其脱险,“归朝复命,奏上,奉旨遣官整理祠庙”。《天妃现圣录》之《广州救太监郑和》有相同记载。那次回国复命后,郑和请奏修整赤湾天后宫。另,赤湾天后宫所保留的《天妃灵应之记》的石碑,相传明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于此立碑,详述遇险遇救的奇迹。另亦有说应是张源奏请有功;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四年告成。康熙版《新安县志·宫室志五》记载,此后至顺治十八年有五次修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赐“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此后赤湾天妃庙正式名称为“赤湾天后宫”;蛇口改革开放的第一炮,也震动了附近的天后宫废墟,数百年古庙得以见证中国改革发展新阶段;1995年重建赤湾天后宫。此后每十年左右均有修葺,现为赤湾天后博物馆。

  普天之下,天后(妈祖)同一个,有海港即有天妃(后)庙,为什么赤湾大庙就会得到朝廷垂青厚爱?其中有两个原因:

  1.因赤湾大庙的位置,扼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是中外航船到达、出发、休整必经之地。广州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外交往来的核心节点,而广州的外港,就是老宝安,赤湾正是老宝安港口群的关键点。清嘉庆《新安县志·海防志》记载:“南头为全广门户,控制蛮夷……盖番船直达澳门,而澳门至省则水浅不能行,必须由大屿山经南头直入虎门,以抵于珠江。”这是指外船多从西南来,北上广州,必经赤湾附近海面。至于中国北方南下的海上丝绸之路航船,经过上千公里的航行,需到赤湾附近修整。据相关资料介绍,按海流方向,进入伶仃洋补给,最佳航线是往西南过佛堂门,西穿鲤鱼门,经尖沙咀往北,转急水门,至此与外船进入广州的航线重合,全程直至虎门均为顺流,也是必经赤湾附近。外船进入广州,均需在老宝安海域候检通关;中外船舶扬帆南洋、西洋,也必须在此修整和采购必需的生活用品,等候最佳风向,才能“直挂云帆济沧海”。而赤湾靠近南头城,也就是靠近老宝安最富庶的核心地带,采购生活物资方便,且左右有半封闭的前海湾、后海湾(深圳湾),等候中的船舶可安全避台风。因此,在此关键节点上的赤湾天后宫,因救助朝廷高官如张源、郑和等,经他们上奏褒扬,大庙得到朝廷关注、皇帝垂爱,最终受敕建。这在珠三角乃至粤海均为独一份。

  2.大庙受敕建,而后每年均有天后诞、辞沙大典。最初是朝廷下旨出使高官特使参加,后来也一直有重要官员参加,所以大庙及其独有的辞沙大典有强烈的官方色彩甚至有皇家背景。

  天后诞 珠三角渔民的节日

  赤湾天后宫规模最大的祭祀活动为天后诞。每年三月二十三的天后诞,可吸引粤港澳渔民及东南亚华人数十万人参加。

  明代按规定,凡朝廷使臣出使东南各国,经过赤湾港时必定停船祭祀。此规定使赤湾大庙及其庙诞具有了极高的地位。

  灵验多,地位高,人气就很旺,其庙诞当然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祭祀;人多了就会形成大庙会,有大庙会必有大墟市。清末至民国,赤湾天后诞庙会是当时珠江口一带最为盛大的庆祝活动。庙会期间,还有舞狮、做大戏等活动,天后庙也会进行打醮活动。每逢这个时间,澳门、新安、东莞乃至归善的百姓都会到赤湾进香,进香者均打好数日的包袱,备足干粮,乘船前往。当时,赤湾天后庙会开始于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三月廿三结束,做生意的人在通往天后庙路上搭棚作临时商店,销售各种产品。此时赤湾可谓“舟船成市,车骑如海”,所有人都要到这里来拜祭天后娘娘。

  当地渔民,把天后诞作为一年中的最大节日,连祭十天迎神出海,邀请亲戚朋友聚餐豪饮。

  辞沙大典 独特的海洋祭典

  康熙《新安县志·地理志》云:“赤湾胜概,在南山之南,势耸丽开展,两翼盘护葱郁,天后殿焉。前居海,洪涛万顷,一望无际,伶仃数峰壁立为之屏案,海外奇观也。天妃神甚灵应,船经此,必祷祀之。”此祷祀仪式,就是辞沙大典。“辞沙”即辞别沙滩,投入茫茫大海,开展运输贸易或开展国事访问。据该《新安县志》记载,辞沙典礼的核心礼仪是用“太牢”来祭祀,即牛、羊、猪三牲,将其去肉留皮,用草填充,摆祭于海边的沙滩,祭祀完毕,将三牲沉入海中。

  祭品以“太牢”为名,则表明这是国家级的祭典。出使外洋的高官,按朝廷规定,在此举办辞沙仪式,卜得吉兆,乃扬帆远航;其他巨商船员,虔诚地祈祷赤湾大庙和天后庇佑自己海上航行的安全。因此辞沙大典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官方色彩。清代,其春秋二祭仍有举行官方主祭,其官方权威不减。

  再后来,“辞沙”基本变成了民间捐助集资举办的祭祀盛会,官方仍派员参加,故大庙之名及辞沙盛典,仍在粤港澳、珠三角地区具有极高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赤湾天后宫被拆除,这一传承数百年的“辞沙”祭妈祖习俗也终止了。1995年重建大庙后恢复了该祭典,因填海的原因,举办地点由沙滩改为庙内。2014年,首次恢复了辞沙大典,活动主要分为斋戒、陈设、省牲、正祭四个步骤,正祭当日包括迎神、进爼、三献礼、颂祝文、送神、望瘗、祭海等程序,最后祭毕将“太牢”沉于大海。辞沙大典目前是省级非遗项目。

  ■题外

  笔者孤陋寡闻,读史不深不广,有两个关于赤湾大庙的推断,但一直找不到直接的官方书面记录,在此特以“题外”录之如下:

  赤湾大庙是否见证了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七百多年前,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兵败被俘,然后被押解从老宝安渡过零丁洋。他拒绝投降,留下千古绝唱《过零丁洋》。

  笔者认为,赤湾大庙极有可能见证了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赤胆忠心!

  康熙版《新安县志》开篇写道:“曰零丁山,其下零丁洋也,宋丞相文天祥曾经此有诗。”而据笔者前文研究,东边海上来老宝安过零丁洋,“最佳航线是往西南过佛堂门,西穿鲤鱼门,经尖沙咀往北,转急水门……均为顺流,也是必经赤湾附近。”押送文天祥的,肯定是一个不小的船队。一行人船到赤湾后休整补给,再从赤湾出发过海到西边的沙湾或十字门,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有人说,他们也可能到屯门休整然后过海。笔者认为可能性极低。

  一是与县志记述不符,因为康熙版《新安县志·地理志》明确写道:“零丁山,在赤湾前海中。文天祥诗云:零丁洋里叹零丁。即此”,这就明确了“零丁山”就是今天的内伶仃岛。二是从屯门出发,其最佳航线应是顺着大奚山然后走今天的港珠澳大桥的线路到达西岸,这根本不需绕行零丁山。

  只有从赤湾出发,才会经过零丁洋。

  在当年,就零丁山其下的一小片海域才叫零丁洋。今天被称为“珠江口”或“伶仃洋”的这一大片海域(北至虎门,南至万山群岛,东至深港,西至中山珠海),在当时其实有好多个称为“洋”或“海”的海域,如大小星洋、合澜海、合连海、穿鼻洋、南山海等。

  用“伶仃洋”取代“零丁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以“伶仃洋”之名称呼整个大片海域,很可能就是最近这一两百年的事。

  汪鋐是在大庙祭拜后

  才出兵驱逐佛郎机人吗?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八月,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汪鋐率领军民最终驱逐了侵占屯门的佛郎机(葡萄牙)殖民者。

  笔者认为,汪鋐一定是在大庙祭拜后才出兵驱逐佛郎机人的。

  屯门是个好地方。据说,香港岛开埠前的很长时间,屯门可能是深港地区最主要的海外商贸中转站。因此西方殖民者早就盯上了它。明正德九年(1514年),佛郎机人攻占屯门。

  汪鋐奉旨收复屯门。他的对手,是佛郎机人,后来叫葡萄牙人。佛郎机人的炮,叫佛郎机炮,打得快,打得准,打得远,他们的船叫蜈蚣船,无风而疾行,机动能力极强,在船的上层布设十数门佛郎机炮,火力可碾压当时的全球军舰。因为海军实力超强,葡萄牙成为第一代全球霸主。

  屯门之战历时一年多,汪鋐首次攻击受挫,改为长期围困,将船队移驻佛郎机舰队南边,成功麻痹了敌人,等来了南风,用招募的本地疍民(水性极好)做敢死队,驾小船顺风至敌舰近处点火,然后潜水凿沉敌人的舰船,成功击败敌人强大的蜈蚣船舰队。战后,他三次上书说服皇帝,奉旨成功仿制佛郎机铳,在巩固边防战斗中作用巨大。因此,他才是仿制西方先进军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人,比魏源早了三百多年。

  汪鋐的指挥所在南头,战船、水师、敢死队都在赤湾附近集结,开赴战场。世界潮流不进则退,进慢亦是退,落后就挨打,此时离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才过去80年左右,中国就要用落后的军备对抗西洋人海上力量的侵略,让人唏嘘。

  古代出征卫国,必定祭祀之后方可出兵。屯门之战亦然,且所有敢死队员、水兵都笃信天后(妈祖),于情于理,大军出征攻打海上强敌之前,一定会按照官方仪规祭拜天后,举行辞沙大典。

  16~17版撰文:郭喜忠(深圳宝安民俗文化研究者)

  赤湾大庙概说

  名称

  赤湾天后博物馆,曾用名:赤湾天后庙、赤湾天后宫、赤湾天妃庙、赤湾大庙、赤湾妈祖庙

  简介

  赤湾天后宫,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村旁小南山下,倚山傍海,风光秀丽。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是明清时期“新安八景”中的第一景。

  现为赤湾天后博物馆。

  简历

  宋末初建,明清重建、扩建至九十九道门,后经战乱全部拆除,后来在原址修整祭祀场地,1995年重建,终不复当年盛况。

  地标的主要

  历史人文项目

  1.天后诞。赤湾天后宫规模最大的祭祀活动为天后诞。官方每年春秋也到此致祭。

  2.辞沙大典。为中国唯一留存的国家级海洋祭典。“辞沙”习俗已传承五百多年,是我国保存完好的祭拜妈祖的习俗之一。

  3.天后诞大集。整个珠三角都有商贩前来搭棚卖货。新中国成立后失传。

 

[责任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