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雄安新区建设一线采访记

2022-04-14 16:40: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中建三局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经理刘创感慨万分。正是他所在的中建三局,当年曾在深圳书写了“三天一层楼”的传奇,如今他们又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并见证新的历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改革开放初期,作为率先突破的深圳经济特区,创造出“深圳速度”。在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又迎来“雄安质量”。

  这是雄安新区白洋淀风光(2021年8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匠人匠心:亲历从速度到质量的变迁

  从深圳到雄安,时代在变,从以“速度”为傲到以“质量”取胜,不变的是建设者追求卓越的劲头。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设立后第一个大型建筑工程项目,被称为“雄安城建第一标”。

  该项目全部为装配式建筑,大大提高了建筑品质和建设速度;每个构件里都“埋”有芯片或张贴二维码,实现了全工序全过程的大数据管理;项目还以大数据中心为枢纽,上线了智慧建造系统,只需使用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实现全景监控、环境能耗监测、无人机航拍等功能。

  这是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城市计算中心项目(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中建三局老员工宋福生,曾经是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二工区机电安装质量总监。他说,雄安与深圳一个很大的不同是,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玻璃幕墙。他们要注入新的理念,从头至尾严把质量关,志在将其打造成鲁班奖作品。愿望成真——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荣获2018-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也是雄安新区第一个鲁班奖。

  从特区到新区,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宋福生是亲历者。早在1983年,宋福生就参与了当时全国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深圳国贸大厦从1982年11月开始动工至1985年12月宣告竣工,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速度,成为敢闯敢拼“深圳速度”的象征。

  刘创对记者说,那时候机械单一,靠“人海战术”,如今建设技术飞速进步。他介绍,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严格把控工程质量,打造绿色环保建筑,有30多项建筑新技术运用其中。

  这是雄安新区悦容公园北苑内的景色(2021年9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智慧建造:“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从深圳到雄安,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建设者“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为起点,历经近5年的规划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贯彻始终。

  记者看到,雄安新区已落成的建筑,拥有着鲜明的“中国面孔”。站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广场向北望去,视线掠过白色的大理石地面,经过中央巨大的石质日晷“时间之眼”,便看到一座朱红墙体、灰色飞檐的建筑。这是新区首个城市建筑群,包括会展中心、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通过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与创新,这里已实现绿建三星标准全覆盖、局部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引领的目标,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1100万度。

  这是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华望城项目夜景(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在雄安宣武医院项目施工现场,项目控制室安装着2023倍变焦的高清摄像头,这是项目内部的“天眼”,可以聚焦到500米开外脚手架丛林中工人身上的安全带搭扣上。

  “我们可以实现‘以天文标准掌控施工现场细节’。”北京建工雄安宣武医院项目经理赵育华说,每天早上,智慧监控系统都会发送一份关于塔吊前一天运转情况的报告。

  总部在深圳的雄安达实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新区第一批落户企业。董事长吕枫告诉记者,听到新区设立的消息后,内心非常振奋。他们拿出了企业的“看家本领”——智慧城市和建筑节能,为“雄安城建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他说,在新区,到处都能够感受到建设者们的激情和干劲,让自己仿佛回到当年去深圳创业的情景。

  这是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2021年7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目前,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大规模建设同步推进的阶段,雄安新区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形成:对外骨干路网全面打通,内部骨干路网完成,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水系初步构建。

  质量管控:构建全过程质量体系

  记者感到,从深圳到雄安,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建设者“守初心,担使命”的高度自觉。

  “我们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上。”中国雄安集团安全质量部部长于俊红打开手机中的雄安监理App,每个集团在建项目的质量安全隐患情况、人员履职情况等都在列表中显示。

  于俊红说,这个软件以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保证工程验收的真实性,从根本上解决监理诚信履约问题。“雄安质量”就这样在每个细小的环节中得到了保证。

  新区在项目建设中坚持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中国雄安集团雄创公司BIM事业部负责人贾占胜介绍,新区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于各种建设项目,利用三维数字技术进行建设前的虚拟建造,能提前发现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工作人员在雄安数字交通实验室介绍数字交通实验室项目(1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雄安新区今年将安排230多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000多亿元。随着大规模建设提速,新区承载力将大大提升。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首批3家央企已完成总部选址。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国家医学中心等项目正有序推进。可容纳17万人的容东片区建成投用,可容纳10万人的容西片区即将交付,雄东、昝岗等片区进入稳定开发期……

  雄安,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之城正在一步步走来。(新华社记者李凤双、张涛、白明山;参与采写:闫起磊、齐雷杰、杜一方)

  市民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工作人员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2021年3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责任编辑:孙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