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富士康:携手河南闯世界——“台企在豫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二

2022-10-09 10:15:00
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本报记者 沈剑奇

  回首河南经济这十年的成就,外贸领域的突飞猛进称得上是亮点之一。作为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河南自2012年起外贸总量已连续10年位居中部第一。真金白银的成绩单背后,富士康的作用显而易见。

  自2010年进入郑州,这家来自台湾的电子科技企业就是河南开放路上绕不开的名字。统计显示,去年年底,富士康集团在豫企业实现产值4400余亿元,同比增长30%,约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0%。

  9月9日,位于新郑综保区的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派繁忙。很难想象这里在2010年还是一片枣林。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副总经理王雪当时从深圳园区被派来参与筹建,他记得,企业创始人郭台铭在一片枣林中与外国客商合影,并许下诺言,“明年再来,定是一座座现代化车间”。最终,“河南速度”令所有人瞠目——郑州园区从奠基到生产只用了120天。

  王雪说,河南给予企业多项优惠政策,在建厂、招工、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巨大协助,还成立了工作专班现场办公,高效的工作让他看到了河南开放的决心。

  郑州园区总务处主管闫化冰记得,当时工人在短时间内达到12万人,园区采用边生产、边建设、边进驻方式运行。“二楼、三楼的生产线还在建设,一楼就已经开始生产,非常热闹。”

  从黄土枣林到厂房林立,12年间,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借助河南的优惠政策、区位条件、人力优势快速成长,从最初的2条生产线发展为100多条生产线,高峰期用工约30万人,累计培养熟练产业工人300余万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自动化终端生产基地,并通过“头雁效应”带动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郑州。

  富士康入豫也带动了一大批河南籍员工返乡。郑州园区工业安全处主管张雪立是周口人,2004年进入深圳园区工作。听到郑州园区招聘的消息,他第一个报名。当时,富士康在大陆的员工中河南籍员工占五分之一。为鼓励河南籍员工返乡,富士康推出一系列激励政策,包括工资待遇不变、配套人才房等。

  来到尚在建设中的园区,走在坑洼的泥巴路上,张雪立心中满是憧憬。转瞬十年,梦想已成为现实。到郑州工作的第一年,张雪立就把妻子和孩子从老家接来,靠着勤劳奋斗,他从基层工人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他也亲眼见证了周边的变化,产业快速集聚,高楼拔地而起,交通路网四通八达,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与时代同频,富士康也不断转型,通过科技赋能,向着智能化迈进。郑州园区副总经理张纲介绍,目前园区全制程自动化导入比例为40%,许多模组生产车间自动化水平达到95%,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和系统化管理。去年,郑州园区获得WEF“灯塔工厂”认证,成为全球工业4.0和数字化制造示范企业,也是河南首家入选企业。

  自落子中原以来,富士康和这片土地相依相伴。疫情防控期间,企业招工困难,政府打造绿色通道,调集100辆大巴“点对点”接送求职者;郑州“7·20”特大暴雨发生后,富士康第一时间解囊相助,捐赠1亿元。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富士康与河南的牵手,可谓一场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如今,富士康在河南的版图不断扩张,除了郑州,鹤壁、济源、兰考、周口也相继建立了富士康园区。王雪和同事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大家约定:“我们一起见证下一个辉煌十年。”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