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86年前,这场“雪地讲话”论述了长征的意义
新华社西安5月12日电题: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86年前,这场“雪地讲话”论述了长征的意义
新华社记者陈晨、张斌
初夏的一场细雨过后,延安市甘泉县象鼻子湾村“雪地讲话”旧址前,几间新修缮的窑洞,迎来八方游客。
1935年11月5日,就是在这里,大雪漫天飞舞。面对300余名红军战士,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庄严宣告“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
旧址前的碑石上,记录着这次鼓舞人心的讲话梗概:从瑞金算起,中央红军走过11个省,跨过万水千山到达陕北,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勇,也存留在旧址窑洞中的一张张图片、一份份史料中: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但红军就是靠着两只脚,克服了种种困难,冲破重重险阻,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了伟大的历史任务。
“长征是史无前例的创举与奇迹!”旧址讲解员吴晶介绍,在“雪地讲话”中,毛泽东鼓舞红军战士说,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一些,但是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今后,我们要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
时过境迁,毛泽东顶风冒雪发表讲话的那个贫瘠的小村子,早已换了模样。站在村中眺望,远山如黛,三五民居点缀其间,宛若一幅晕染的水墨画。
延安市甘泉县象鼻子湾村。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84岁的村民贾生贵曾居住在旧址处的窑洞里。几年前,他主动腾退旧窑洞,搬到500米外的一处民居内生活。
闲暇时,贾生贵总爱到旧址前散步,把爷爷讲给他的故事,说给往来的游客。“当时村里来了好多红军战士,他们到我家讨水喝,个个都很有礼貌,对群众很尊敬。”他指着旧址前的广场说:“红军就是坐在这里,在鹅毛大雪中,听毛主席讲话的……”
贾生贵讲述当年“雪地讲话”的情形。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延安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张建儒说:“长征是一次传播理想信念的伟大征程。长征唤醒了民众、鼓舞了人民,让更多人真正了解了红军。长征撒下了革命的火种,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86年前,“雪地讲话”提振了战士们的士气;80多年来,长征精神薪火相传,催人奋进。
“只有不断奋斗,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象鼻子湾村驻村干部高骥威说,目前全村已经整村脱贫,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5900元,村里还种有1700亩山地苹果,300多亩朝天椒,今年准备硬化入户道路,“老乡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