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丨奠基石见证第一汽车成长之路
新华社长春4月26日电 题:奠基石见证第一汽车成长之路
新华社记者张建、周万鹏、魏蒙
走在吉林省长春市东风大街上,毛泽东手书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汉白玉基石,连同庄重大气的一汽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里,是很多中外游客的打卡地。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在此举行,开启了新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的第一步,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在这里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发展工业成为重要任务。中国人何时能开上自己制造的汽车,一度成为时代之问。在毛泽东签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引领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个“共和国长子”不断成长。
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一大批高技术工人奔赴长春。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市私企和公私合营企业支援一汽的技术工人就有近千名。同时,中组部抽调厅局级干部达150余人,还有一批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
作为一汽所在地,长春也投入了巨大力量支持一汽建设。长春市第一届党代会确定了“主动积极、尽先办理、只许办好、不许办坏”的支援方针,1954年市政建设费用84%用于一汽,机关干部等3万余人参加了建设一汽的义务劳动。
各地不仅支援人才,还贡献了大量物资。当时最繁忙的时候,每天都有两三百个车皮满载着各种材料和设备,源源不断送到建设工地。
第一汽车制造厂原总设计师刘经传回忆,当时很多设计师住的房子很简陋,没有地板,地面潮湿,箱子放在地上会发霉。夏天还好,冬天还得生火。“生活虽然艰苦,但我们都专注工作。”刘经传说。
在党员干部和全体工人的努力下,在全国各地的支援下,创业者们脚踏荒野、战天斗地。短短三年时间,一座现代化大型汽车厂拔地而起。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驶下装配线,结束了新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解放牌汽车问世后迅速成为中国城乡交通和公路运输的主力军,留下了几代人的记忆。随后,一汽又研制出中国第一辆小轿车和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
自诞生之日起,解放牌汽车自主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相继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项荣誉,走出了一条替代进口的“智造”之路。
今年,解放将迎来第800万辆汽车的下线。半个多世纪的乘风破浪,从1到800万,解放用七代车的更迭、800万辆车的跨越,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变。
“解放品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缔造的民族品牌,是新中国一路走来的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一汽解放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汉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