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旗耀特区 全球铸典范——40年变革不息的“深圳奇迹”
新华社深圳3月31日电 题:红旗耀特区 全球铸典范——40年变革不息的“深圳奇迹”
新华社记者孙飞、赵瑞希
40多年来,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5位,“深圳奇迹”散发夺目光彩。
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改革之城”,正高举红色旗帜谱写“春天的故事”,用铁一般的事实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觉醒,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潮起改革“试管” 杀出一条血路
70多岁的招商局集团原研究部总经理梁宪,如今经常在深圳蛇口踱步林间,远眺海面。
这里位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内,绵延的海边栈道与喧嚣的港口码头交错,跨国企业林立、青年创客集聚,繁华忙碌而又自然惬意,很难想象40多年前这里还是几乎一无所有的穷乡僻壤。
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在此设立,由招商局集团开发、在广东宝安南头半岛诞生。
1979年7月,梁宪坐船第一次来到南头半岛的蛇口渔民码头,他作为交通部派往招商局工作的外派干部,加入蛇口工业区的建设。
“那时候的蛇口只有两口淡水井,经济发展硬件、软件的基础都很薄弱。”梁宪说。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任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等共产党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改革创新精神,勇于担当作为,轰鸣炸响改革开放的“开山炮”。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石破天惊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
梁宪说:“当时蛇口提出要实行股份制,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搞股份制企业时,还给人异想天开的感觉,面临很大压力。”
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工资制度、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第一锤、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成立……从蛇口工业区的改革探索起步,深圳经济特区横空出世。
沐浴改革春风,曾经贫穷的深圳渔民村开办来料加工厂、大力发展养殖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每户家庭年收入已经超过万元,成为全国知名的“万元村”。
“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没有人民的勇敢创新,就没有今天的深圳,也没有现在的渔民村。”与经济特区同龄的深圳市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邓国华说。
举起红色旗帜 闯出一条新路
受惠蛇口及深圳的“改革营养”“红色气质”,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深圳企业家茁壮成长。
万科董事会原主席王石曾表示,1983年他南下深圳之初“不知道要干什么”,当听到袁庚的那句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之后,才有了创业的激情,开始为财富而奋斗,最终成立万科。
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在回忆文章里说,如果没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响亮口号的提出和数十项全国首推的改革举措,20世纪80年代深圳断然不会产生出招行、平安、华为、万科、中集等一批日后被证明带有优质市场化基因的企业和企业家。
从蛇口孵化出的平安集团,如今是我国最大的非公金融企业,党员人数超过3万人。
平安集团党群工作部总经理肖建荣说,从“党建也是生产力”到“党建就是生产力”,企业对党建的认识随着业务发展不断升华。
2007年和2012年,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银行先后与深圳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完成整合,银行板块的做大做强,为企业后续发展带来助力。但当时,深圳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都是国有金融机构,相关的整合规模也是前所未有,改革有阻力、员工有顾虑。
“平安集团党委派出工作组深入一线座谈访谈,协助稳定队伍、助力发展经营,最终完成了市场化的重组。”肖建荣说,党委在企业中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对平安的转型发展当好参谋、提出建议,为企业带来“定向把舵”作用。
红旗闪耀特区,市场活力迸发。来自深圳市企业注册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底,深圳商事主体总量达361.4万户,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握起时代“接力棒” 干出一条实路
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摇篮”的南山南头半岛,蛇口与前海分居半岛东西两侧,历史在这里激荡交汇。
前海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近年来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1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8项,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者。
南头半岛往北,则是被网友称为“最牛”街道的粤海街道。在粤海街道的深圳湾创业广场,数万青年在此创业,企业年总产值超2500亿元。
“95后”的荔枝微课联合创始人陈嘉嘉,正在这里追寻着自己的“深圳梦”。
3年前,公司在深圳湾创业广场党委的帮助和指导下成立了党组织。“创业公司有活力,但也存在很多管理瑕疵。我们从事的是具有一定公益属性的教育行业,党组织让员工的责任意识更加明晰,让企业的运营更加规范。”陈嘉嘉说。
40载激情岁月,红旗屹立不倒。
一代一代企业家、奋斗者、追梦人在深圳挥洒汗水,用平凡的双手实现不平凡的梦想,他们的命运因深圳而改变,深圳的未来也因他们更精彩。
如今,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已增至2.77万亿元,位居亚洲城市第5位。
铸造经济特区全球典范,深圳正在分享经验,助力区域、全国,乃至世界的发展。
从深圳放眼粤港澳大湾区,这里群星璀璨,连城一片。深圳市民中心附近有一座莲花山,在100多公里外、中间隔着惠州市的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也有一座莲花山,那里将布局生态康养小镇。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立的特区“飞地”深汕,正架起大湾区与粤东西北的经济“桥梁”。
从深圳放眼全国,经济特区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先富带动后富。在深圳对口帮扶广西百色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深圳小镇”,楼房整齐、道路宽敞。依托扶贫政策支持,百色市乐业县花坪镇运赖村村民简得岳成立扶贫车间,承接来自东部的电子产品加工订单,并带动上百户搬迁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从深圳放眼全世界,中国经济特区的经验正在复制分享。如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宣传牌,矗立在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这里紧邻明斯克国际机场,是白俄罗斯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由招商局集团参与开发建设,有“一带一路”明珠项目之称。
“跟党一起奋斗。”平均年龄33岁的深圳人,正扛起经济特区的红旗,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